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摩登”文化论争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9 03:47
“摩登”一词源于英文“Modern”,发祥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其间被译为“时髦”,最后被定义为“时尚”。从摩登一词的本土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现代的”或“近代的”代名词引入中国以来,其间经历了音译的“现代的”西方文明“表象”到本土化的“时尚”过程。其概念在不断地变化和内涵外延的不断扩大。并由此作为西方文明的文化元素为中国的文化所吸收并固定下来。在其主流含义方面较为鲜明并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趋新内容。 “摩登”作为一个从外来语中产生的表征带有西化特征的新文化概念,在中国人的传播和解读过程中,不仅指代漂亮、美丽、时髦、时尚的代名词,同时还含有外来的、西化的、陋俗的、变态的、出格的等涉及贬义的内容。从摩登一传入中国以及中国人在运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差异和争议。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近现代以来国人与西方文化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碰撞与摩擦的具体体现。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思想舆论界围绕着“摩登”现象产生了“摩登”问题,从而形成了摩登肯定派与摩登否定派之间的论争。 本文以摩登传入中国之初的20世纪20、30年代间所发行的报纸杂志为研究线索,力图从社会文化史角度,围...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本文所涉内容研究现状
0.2 本文所用理论与方法
0.3 本文创新之处
0.4 本文的价值和意义
1 “摩登”文化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1.1 民国提供了新风俗生存的政治保障
1.2 新文化运动营造了开新的社会氛围
1.3 城市拥有适宜产生新时尚的肥沃土壤
1.4 本章小结
2 “摩登”所指代之具体文化现象
2.1 奇装异服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1.1 摩登服饰
2.1.2 摩登烫发
2.1.3 摩登高跟鞋
2.2 新潮婚姻中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2.1 “摩登”求婚
2.2.2 新式婚礼
2.2.3 “摩登”离婚
2.3 新式社交中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3.1 摩登舞会
2.3.2 摩登义演会
2.4 时尚广告中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5 本章小结
3 舆论界围绕摩登现象的论争
3.1 摩登否定派的言论
3.1.1 把摩登服饰当作西化陋习看待
3.1.2 把摩登当作奢侈生活方式看待
3.1.3 把摩登舞会看成青年堕落之场所
3.2 摩登肯定派的言论
3.2.1 肯定奇装异服是妇女的正当权益
3.2.2 跳舞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堕落
3.2.3 离婚自由与所谓“风化”无关
3.2.4 烫发是女性追求美的行为
3.3 本章小结
4 政府立场与“摩登破坏团”之出现
4.1 政府对“摩登”行为的取缔措施
4.1.1 取缔奇装异服措施
4.1.2 各地政府取缔淫秽广告措施
4.1.3 各地政府禁舞措施
4.1.4 针对公务员着装及娱乐的规定
4.2 “摩登破坏团”之出现
4.2.1 “摩登破坏团”的活动
4.2.2 “摩登破坏团”产生的背景
4.2.3 “摩登破坏团”的影响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2851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本文所涉内容研究现状
0.2 本文所用理论与方法
0.3 本文创新之处
0.4 本文的价值和意义
1 “摩登”文化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1.1 民国提供了新风俗生存的政治保障
1.2 新文化运动营造了开新的社会氛围
1.3 城市拥有适宜产生新时尚的肥沃土壤
1.4 本章小结
2 “摩登”所指代之具体文化现象
2.1 奇装异服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1.1 摩登服饰
2.1.2 摩登烫发
2.1.3 摩登高跟鞋
2.2 新潮婚姻中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2.1 “摩登”求婚
2.2.2 新式婚礼
2.2.3 “摩登”离婚
2.3 新式社交中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3.1 摩登舞会
2.3.2 摩登义演会
2.4 时尚广告中表现出的摩登现象
2.5 本章小结
3 舆论界围绕摩登现象的论争
3.1 摩登否定派的言论
3.1.1 把摩登服饰当作西化陋习看待
3.1.2 把摩登当作奢侈生活方式看待
3.1.3 把摩登舞会看成青年堕落之场所
3.2 摩登肯定派的言论
3.2.1 肯定奇装异服是妇女的正当权益
3.2.2 跳舞并不必然导致社会堕落
3.2.3 离婚自由与所谓“风化”无关
3.2.4 烫发是女性追求美的行为
3.3 本章小结
4 政府立场与“摩登破坏团”之出现
4.1 政府对“摩登”行为的取缔措施
4.1.1 取缔奇装异服措施
4.1.2 各地政府取缔淫秽广告措施
4.1.3 各地政府禁舞措施
4.1.4 针对公务员着装及娱乐的规定
4.2 “摩登破坏团”之出现
4.2.1 “摩登破坏团”的活动
4.2.2 “摩登破坏团”产生的背景
4.2.3 “摩登破坏团”的影响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22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92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