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架厢运木的历史及社会文化贡献探讨
发布时间:2025-02-07 16:44
架厢运木是我国山区旱运木材的一种方法,是我国木材集运中的技术创造,也是一项非常重的体力劳动,探讨其社会文化贡献,有助于全面认识并弘扬这一传统技术。从金、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五个阶段来梳理架厢运木的历史,总结其特点,分析其社会文化贡献,并对架厢运木保护提出建议。研究认为:架厢运木的历史背景是大规模采伐集材,在人力资源相对廉价、集材技术水平不高的时期采用,应用之处均为沟壑险峻的采伐地。架厢运木的社会文化贡献主要表现为推动区域木材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市发展、增进民族和谐、创造文化遗产、启发技术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架厢运木属值得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之列,建议将架厢运木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再现其实物及运木过程、推动架厢运木进入博物馆、加强对架厢运木的研究与创新、推进架厢运木保护及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1008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1《金史》中关于张中彦架厢运木的记载(《文渊阁四库全书》书影)
、参知政事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15](卷五《本纪第五》,P87)。此处南京即为汴京④,修宫殿的起因可能为贞元三年(1155)的南京大内起火,为修建宫殿,所用木材不少,朝廷破费颇大。张中彦采运木材是这次修建宫殿的一项工作,是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采伐,这次采伐行动应在1158年冬至1....
本文编号:4031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3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