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两京社会中的海洋文化元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9:12
本文关键词:唐代两京社会中的海洋文化元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海洋文化对我国历史进程、社会变迁、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全面的影响和体现。目前关于海洋文化历史研究的视域和对象,主要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而海洋文化元素对我国内陆地区的影响、在内陆地区的体现如何,学界关注尚少,亟需我们挖掘研究。本课题通过把唐时期的长安、洛阳与海洋联系起来,考察唐代两京地区与海洋的关系,分析在唐代两京地区海洋元素的存在情况,从而揭示了海洋在历史上不但对我国沿海,而且对内陆地区尤其是京畿地区社会文化和国家文化层面上的广泛影响。 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巩固了封建统治政权,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使唐朝经济与文化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大唐璀璨的文化吸引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漂海而来,对此唐王朝采取了宽松的对外政策,来到两京地区的外来人口丝毫不受歧视,他们的风俗习惯也被认同和接受。两京在唐代发展到了它们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大都市,作为陪都的洛阳仅次之,是唐朝水陆交通网的中心。两京地区生活着大量的“海外来人”,他们在海上漂泊数月来到唐朝,然后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梦寐以求的长安、洛阳,他们在在两京或求学、或求法、或为官、或经商,为两京地区输入新的血液;两京地区在服饰、餐饮、建筑等方面也都有海产品或海外产品的输入,并且也受到了舶来文化的影响,经过两京人民的消化、吸收、改进,使得两京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各国人民把他们本土的文化也带到了两京,使得两京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长安和洛阳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
【关键词】:长安 洛阳 海洋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K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0 前言10-15
- 0.1 问题的提出10-11
- 0.2 相关概念的界定11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11-13
- 0.4 研究方法、内容及其意义13-15
- 1 “四海来朝”:唐代的两京与海外世界15-26
- 1.1 唐代社会发展水平15-20
- 1.1.1 唐代的对外政策16-17
- 1.1.2 长安社会发展状况17-19
- 1.1.3 洛阳社会发展状况19-20
- 1.2 唐代的海洋交通20-26
- 1.2.1 北方的海上交通20-22
- 1.2.2 南方的海上交通22-24
- 1.2.3 造船技术的发达24-26
- 2 唐代两京的“海外来人”26-39
- 2.1 两京的新罗人27-30
- 2.1.1 新罗在京的留学生28-29
- 2.1.2 新罗在京的留学僧29-30
- 2.2 两京的日本人30-35
- 2.2.1 日本在京的留学生32-33
- 2.2.2 日本在京的学问僧33-35
- 2.3 两京的海外商人35-39
- 2.3.1 海外商人的宗教信仰36-37
- 2.3.2 海外商人的婚姻状况37-38
- 2.3.3 海外商人的葬式葬仪38-39
- 3 唐代两京人民物质生活中的海洋文化元素39-45
- 3.1 服饰中的海洋文化元素39-41
- 3.2 餐饮中的海洋文化元素41-43
- 3.3 其他物质生活中的海洋文化元素43-45
- 4 唐代两京人民文化作品中的海洋文化元素45-49
- 4.1 关于海外社会及人员的著作45-47
- 4.1.1 唐传奇中的海洋文化元素45-46
- 4.1.2 贾耽的《皇华四达记》46-47
- 4.2 唐代两京诗词中的海洋意境47-49
- 5 唐代两京海洋元素丰富的影响49-52
- 5.1 丰富了两京人民的物质生活49-50
- 5.2 促使两京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多彩50-51
- 5.3 长安、洛阳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市51-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宁欣;;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2 包晓兰;;论唐代妇女服饰艺术的多样性[J];装饰;200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唐代两京社会中的海洋文化元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6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4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