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1915年到2015年,《新青年》已走过百年历程。经过百年的沉淀,站在今天的高度,可以看到《新青年》是拥有自己的文化本质的,即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首先,《新青年》秉持的是一种激进而又严谨的文化姿态,这是其具备跨文化视野的内在动因;其次,《新青年》展现的是一种开创现代而又继承传统的文化品格,体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跨越;最后,《新青年》表露的是一种关注本土而又通向世界的文化眼光,体现的是本土与世界的融合。跨文化视野是《新青年》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新青年》 跨文化 文化态度 传统与现代 本土与世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的谱系学研究”(14BZW135)
【分类号】:K203
【正文快照】: 从1915年到2015年,《新青年》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胡适曾说过,《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一百年应该算是一个时代了,一百年应该足以回顾来时的路了,一百年应该可以评论对下一个时代的影响了。一百年的沉浮,我们站在今天的高度,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新青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斯华;《新青年》杂志登载文学作品数量分析表[J];东岳论丛;2003年03期
2 郭预衡;精神解放和文章的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3 邝邦洪;;二十世纪写实主义文学思潮论[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4 闻继宁;胡适儒学观述评[J];学术月刊;1996年02期
5 张鑫;;重审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上的旧戏论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01期
6 王桂妹;;被“个性时代”淹没的“个性”——论陈衡哲新诗创作与五四精神的共振与异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孙晨;试论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文学研究;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利;;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和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的成长——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庄森;胡适的容忍论[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4 李亚;;庞德对胡适白话诗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陈进;;言文互动:中国百年新诗的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包万超;;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7 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国版权法的产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8 周伊慧;;梁实秋的人性论批评与美国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J];北方论丛;2007年02期
9 孙媛;;试论现代性视阈内的五四新文化运动[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10 熊辉;;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俞祖华;赵慧峰;;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3 何晓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结果实的精神之花[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左玉河;;最后的绝唱:1948年前后关于自由主义的讨论[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慧峰;俞祖华;;严复与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开启[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广波;;1921~1925年丁文江政治思想论析——以《努力》周报为中心的探讨[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人博;;宪政的中国语境:目标和价值[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8 李建荣(老多);;科普的任务与责任——科普工作者新的挑战[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6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炳中;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个性说[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军;抗战后自由主义者的教育主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东;大学国学教育的价值与现实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湘红;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文化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方方;胡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胡椿杭;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经典[D];西南大学;2011年
7 何超;20世纪上半叶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胡海根;民族危机下的民主政治—20世纪30年代陈之迈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光;潘光旦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炫;穿越当代"经典"——"新写实文学"及热点作品局限评述[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6期
2 丁永强;新写实作家、评论家谈新写实[J];小说评论;1991年03期
3 李宪瑜;“公众论坛”与“自己的园地”《新青年》杂志“通信”栏[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3期
4 沈达人;张厚载及其京剧评论[J];中国京剧;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霓;;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2 陈彬彬;;探究跨文化视野中的俄罗斯战争文学[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4期
3 邹艳菁;;“美国梦”的破灭与西方文明的窘境——在跨文化视野中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长城;2013年08期
4 马慈祥;;从跨文化视野看翻译的策略取向[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周建军;;跨文化视野下的英汉互译策略[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白蓝;;跨文化视野下文学作品的英译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7 温晶晶;;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优化的翻译[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苗元江,余嘉元;跨文化视野中的主观幸福感[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10 茹静;;跨文化视野下的翻译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2年8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恩森;李庆本《跨文化视野》倡导文化的对话与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常州大学外语学院 黄正;跨文化视野,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常州[N];常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平;永远的“他者”:跨文化视野中的金山客形象[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昕照;跨文化视野下的上海形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童亮亮;近现代中国域外游记中的伦敦都市形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视野下的《新青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3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9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