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29 12:01

  本文关键词: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3年

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张琴  

【摘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尝百草”的时代起,便有关于茶的传说,可见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同时,茶最先源起于我国的史实已被证实,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我国茶文化发展式微,而日本的茶道却日益被人们所熟知和称赞,但是我国茶文化的始祖性地位是无法动摇的。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追求基本上达到一定较高的水平,因而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人们便进入了重视文化消费的休闲时代。而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茶文化旅游既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又成为这一时代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众多产茶地以及茶叶集散地都开展着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尤其以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区为发展的典型。安徽六安,是一座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在历史上便有“六安茶”闻名天下,尤其是在散茶盛行的明清时代。因而其茶文化资源从不匮乏,但是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并未显现其优势,反而发展滞后。 笔者通过查找史料等历史研究方法发现六安茶文化资源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在多种药物中,因而与其他茶相比时在药性上略胜一筹。当然,在分析六安茶文化时,更需要着重加强对其茶文化的代表——六安瓜片的阐述。六安瓜片在以后的开发中更应强调其文化性,以适应当今社会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利于六安茶文化的复兴。在对六安茶文化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一些相对真实的感受,深入了解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紧接着,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六安与黄山茶文化旅游进行比较,分析黄山茶文化旅游的优势以及成功的经验,从而为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笔者提出了以六安瓜片为核心建立六安茶文化体验园的构想,同时依据城市形象定位理论,认为六安市的城市定位可以六安瓜片为突破口来开发出具有六安茶文化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业。 茶文化旅游开发之势如火如荼,六安市作为历史悠久的名茶产地更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一方面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实现六安茶文化的复兴,带动六安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S9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莉;赖启航;;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郭丽妮;安溪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孙艳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分析及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5年03期

4 马海云;;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茶文化旅游浅谈[J];商场现代化;2007年26期

5 钱勇刚;;体验经济时代的景观文化挖掘探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6 李海平;;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2期

7 姚治中;茶与唐代社会[J];六安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赵克生;明清时期六安茶的上贡与贸易[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万树;;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下六安旅游整合开发与营销[J];皖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许绍双;刘彬;;茶农组织化:六安瓜片产业化的现实选择[J];乡镇经济;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鲁烨;明代诗歌中的茶文化[D];江南大学;2011年

2 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季少军;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祥武;基于体验经济的皖西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石秀珍;基于旅游地屏蔽理论的金华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幸岭;;普洱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余琪;;基于注意力-体验理论的上海野生动物园产品深度开发初探[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蔡云辉;;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问题[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4 徐丽丽;;中古阳声韵白际方言今读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5 金世胜;谢佐;谢宏虹;;尊道贵德 尚和养生——青海贵德旅游形象定位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袁毅君;王廷璞;焦成瑾;谢天柱;袁惠君;张继;詹斌;;甘肃康县地方茶树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陈熠;;论茶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罗玮;唐勇;;浅谈休闲旅游发展的文化培育[J];企业经济;2011年02期

9 陈宗灿;;品茗大观园——浅析红楼茶文化[J];群文天地;2012年09期

10 蒋宗孝,林森知,魏荣源,连东英,高丽娥,邱雪清;三明市茶树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区划[J];气象科技;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先富;;九华山茶叶生产与发展对策[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明林;刘登义;;六股尖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邓婷婷;吴扬;李娟;黄建安;刘仲华;;“银色产业”——湘茶产业新的增长极[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江涛;颜雄;;“百里茶廊”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程启坤;;从神农传说到茶叶加工利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文华;;试论神农与茶[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周小云;;澧阳平原一万年的文明起步 演进城头山六千年茶变迁[A];《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陶德臣;;英属锡兰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茶产业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9 汪邦铭;;简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程家柽[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叶乃兴;;茶树育种的骨干亲本及其系谱分析[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世玉;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胜;控制人参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宋春;宋代茶俗与行业经济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徐杰;海参脑苷脂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陈宇航;夏枯草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药材质量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成铭;周仲瑛教授复法大方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朴永焕;汉藏茶马贸易对明清时代汉藏关系发展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任秀莲;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驰;明代徽州茶业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金彬;戴氏虫草(Cordyceps taii)的化学成分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物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凌玮玮;牡荆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卢超;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AFLP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晓林;海参虫草复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苏俊华;民国时期安化黑茶业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庆瑞;广西六堡茶新产品创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赵琳琳;北京市场个人茶叶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刘伟华;茶文化对宜昌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敬丹;;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吕君,刘丽梅;旅游产品组合的内涵分析与启示[J];前沿;2004年10期

3 廖义军;;湖南省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分析[J];前沿;2006年07期

4 陆世军;;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10期

5 陆艳丽;;制度伦理及其二维互动向度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黄燕;涂媛鸿;;论后现代思潮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6年10期

7 郭丽妮;安溪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许春晓;旅游地屏蔽理论研究[J];热带地理;2001年01期

9 何颖;;制度伦理:人权保障的新途径[J];人权;2010年03期

10 许志晖;丁登山;向东;;对南京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整合重点的探讨[J];人文地理;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凡凡 ;[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武夷山市委办;[N];闽西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刘宁宁;体验经济视野中的节事类旅游产品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娟;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云霞;皖西地区生态旅游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陈娟;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郑聪辉;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邹宏霞;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开发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阳乾凤;重庆市红色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张树萍;皖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双;明代茶艺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安徽六安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1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9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