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06 13:02

  本文关键词: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南大学》 2015年

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研究

姜祥男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影像成了文化最直观、最快捷、最普遍的呈现与传播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历史文化纪录片凭借其人文精神和思想深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是人文复苏的表征,更反映出人们在现代语境下重新认识历史、解读文化的精神需求。纪录片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文学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影响尤为重要。文学渗透在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主题、结构及表现手法之中,是其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得以深化的重要元素。站在文学的视域看,纪录片的创作就是对文学主题、内容和形式的一种特殊地视觉转化。本文拟以三章篇幅,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分析解读来探讨文学对于纪录片创作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章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文学性及其作用进行探讨,从形象性、典型性和情感性三个角度展开。首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形象的真实性进行讨论,提出“艺术真实是历史文化纪录片形象审美的基础”的观点。其次,通过具体作品对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审美进行解析,特别强调了合理想象和虚构对于典型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最后,从文学情感性出发,探讨了情感对于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沟通与共振的桥梁作用。第二章通过具体作品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主题进行人文解读,从历史文化纪录片的自然观照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两方面展开,探讨了主题表现对于历史文化纪录片灵魂的确立作用和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第三章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文学表达手法进行分析,从解说词、镜头画面和影像叙事三个角度展开。首先通过代表性作品详细分析了历史文化纪录片中解说词的重要作用,提出“解说词是历史文化纪录片之魂”的观点。其次,对历史文化纪录片中的镜头画面在叙事和表意上的作用进行分析解读,从色彩、构图、意象营造等多侧面立体呈现。最后,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展开分析,从叙事情境的营造、叙事角度的选择、叙事时空的构建和叙事结构的展开四个角度探讨了叙事对于历史文化纪录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纪录与虚构——从尤里斯·伊文思的创作历程看纪录观念的嬗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吴戈;;报告文学和电视纪录片的多重互补性[J];报告文学;2009年11期

3 陈勇志;王启东;;纪录片故事化的过程性及其意义的隐性建构[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4 李思蓓;曾一果;;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以《江南》、《徽州》等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陈国钦;;试论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张穗子,高力;纪录与表达[J];当代电视;2002年06期

7 孙红云;;真实的游戏——论西方新纪录及其美学特征[J];当代电影;2008年08期

8 沈维琼;;对纪录电影“真实”的辨析[J];当代电影;2010年08期

9 叶基固;;边缘记忆的存在与延续——台湾纪录片寻找身份认同的“新视野”[J];当代电影;2011年09期

10 宋杰;纪录片中的解说词[J];当代电影;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唐晨光;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D];南开大学;2001年

3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 陈婷;影像的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玥;中国大型纪录片音乐四种功能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2 张红军;九十年代中国纪录片透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军;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现象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4年

4 张昌旭;纪录片价值重构[D];武汉大学;2005年

5 甘霖;从叙事学角度对纪录片的若干讨论[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力;论纪录片的文学化表述[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郎功勋;新历史主义视阈中的当代纪录片[D];兰州大学;2008年

8 刘晶晶;我国纪录片频道的生存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胡丽娟;从纪录片中虚拟影像的发展看纪录片真实观的衍变[D];重庆大学;2009年

10 陈勇志;纪录片形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代明;;羌族民间艺术的认同及审美变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徐静;裂变中的中国影视文化——第一次文化裂变时的中国电影[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罗刚;浅析采访主客体间的心理互动[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胡星亮;巴赞电影理论二题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谢健;冯建国;;李煜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象和艺术自叙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樊磊;闫红伟;吕伟军;;浅谈意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9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王利君;;由电视艺术运作机制初探其美学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昕;;数字视频影像在首都博物馆的发展[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贾志珍;;传播媒介与乡村生活——《乡村爱情》的乡村传播学[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7 韩立新;牛素娟;;新闻传播中的负联想与负放射——新华网《焦点网谈》新闻报道个案研究[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新华;;从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的热播谈媒介的社会责任[A];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集[C];2007年

9 张萍;;当代的科普纪录片如何生存——以Discovery探索频道的探索之路为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振华;秦玉兰;;电影美学:步入新世纪的困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4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宇;清代吉祥纹样在定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芳;导向设计的多维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董文静;论影像阐释对小说的提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向静;抗战新闻漫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保;影视史学刍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司徒兆敦;中国纪录片创作前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刘勇宏;用光参与叙事和表意的电影摄影理念──斯托拉罗的摄影艺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单万里;认识“新纪录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周登富;电影《英雄》的色彩构成设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谢勤亮;;影像记录的史学操练——“影像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谢勤亮;;从“纪实”到“真实”——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访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赵卫东;;电影艺术的“最终幻想”与人类科技进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陈新;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陈立生;我国当代受众接受心理的七大基本特征[J];编辑之友;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许海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仲呈祥;[N];光明日报;2004年

3 刘志琴;[N];光明日报;2005年

4 黄朴民;[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蒲荔子;[N];南方日报;2006年

6 丁丽洁;[N];文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强月新;我国传媒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夏倩芳;公共利益与广播电视规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刘贵富;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彭祝斌;中国电视内容产业链成长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刘慧波;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陈亚旭;中国地市报生存发展空间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王丽;中国大陆类型化广播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庄殿君;基于价值链重构的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健;地方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白斐;人类学纪录片《西藏一年》的价值体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李莹;中国纪录片频道经营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昊莹;2006至2010年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探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马遥;新历史主义视野下21世纪中国历史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一雷;纪录片故事化兴起原因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思红;论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D];暨南大学;2000年

8 卢晓云;纪录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廷强;我国纪录片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颖;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出路[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冶夫;纪录片是什么????[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2 倪祥保;论纪录片真实及其象限阈[J];中国电视;2003年04期

3 郭艺芳;纪录片的多种“解说”形式[J];中国电视;2003年05期

4 肖平;纪录片知觉形式及类型研究论纲[J];中国电视;2003年06期

5 曹迟;纪录片的故事性浅谈[J];当代电视;2003年08期

6 冷冶夫;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J];当代电视;2003年12期

7 高建国;纪录片形态选择的制约因素[J];声屏世界;2003年11期

8 欧阳宏生,赖黎捷;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低谷[J];新闻界;2003年06期

9 禹成明;调转枪口的施润玖——看纪录片《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J];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10 贾爱民;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意识[J];青年记者;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玉;;纪录片“真实”性的再解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赵剑;;试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谭俐莎;;底层纪录与时代见证(摘要)——中国独立纪录片掠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邢虹文;;纪录片编导人才素质与培养方式的创新(摘要)——以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为视角[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孙红云;;中国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发展及其特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石屹;;白玉兰国际纪录片评奖活动的发展格局与趋势[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郭讲用;;从《体育人间》看中国电视体育纪录片[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苏六;;加快纪录片改革发展,凝练和提升文化气质[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白;;基于“钻石体系”的我国纪录片产业竞争力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贝;[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黄海贝;[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李舫;[N];人民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臻青;[N];辽宁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英子;[N];青海日报;2010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N];深圳商报;2010年

7 喻德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实习生 毛君 本报记者 张树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于帆;[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曦;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 余权;宣传性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瑛;“狂喜的真实”:沃纳·赫尔佐格的纪录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盘旋;人类学视阈下的电视纪录片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罗锋;“历史的细语”:新纪录运动中的底层影像研究(1991-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灵革;纪录片下的中国[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王增伟;新纪实主义纪录片[D];重庆大学;2009年

3 周菲菲;新虚构纪录片的美学特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王润田;论大型历史考古纪录片《巴人之谜》与《远祖之谜》对“渝派纪录片”的建构作用[D];西南大学;2010年

5 唐莉;作为“民间记忆”的中国独立纪录片分析[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静波;纪录片创作的艺术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傅国春;论技术支撑下的纪录片[D];河北大学;2008年

8 陈勇志;纪录片形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苏淑洁;类型学视角下数字纪录片的选题与叙事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楠;纪录片声音要素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视域下的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3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7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