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3 07:00

  本文关键词:严歌苓、虹影历史叙事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

探究严歌苓创作的人性世界

王隆博  

【摘要】: 严歌苓,是当代新移民作家中的一位优秀且高产的女作家,她的诸多作品无疑是新移民文学中的奇葩。而她的文学创作也与她丰富而又特殊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她作为一名女作家,具有与生俱来的细腻的情思,她善于用女性特殊的情感视角去体察处在不同生存状态下的人们。 她本人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少年时期的文革经历是严歌苓人生中真切而又直接的真实记忆,而也正是由于她的亲身体验,才使得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文革带给人的种种复杂情感。文革是一段特殊的年代,充满着时代的沉重与无奈。而身处特殊年代之中的人们也有着万般的艰辛与悲苦。严歌苓的亲身经历使得她在书写那段特殊年代时,别具真实的情感。加之她之后的旅美经历沉淀了她的人生,因此在这一时期严歌苓创作的反映文革的作品更多的有一种反观的思考与意味,作品除了在向我们展示文革年代人们的悲苦之外,还有一种淡淡的温馨回忆的意味。而无论是怎样的对文革的书写,严歌苓始终紧扣的是文革中人性的丧失与异化,她并没有大刀阔斧的去向我们展示一个鲜血淋漓的文革,相反,她始终是以人为出发点,通过对文革中的人性的刻画去向我们展示那个时代的荒谬与艰苦。而通过对人性中种种不同层面的挖掘与刻画,时代的悲剧也不言自现。 严歌苓的作品除了文革记忆,还有一大题材便是对女性自身的书写,严歌苓作为一名女作家,也使她能够更容易也更敏感直接的去体察女性自身,而她在刻画女性时,是将触角伸入到女性的灵魂深处的,她捕捉到的也是女性最为核心、也最为重要的情感特质。她感悟到的是女性身上伟大的母性特质,而这种母性特质是阴柔而又强大的。也正因为此,才更加震撼人心。而严歌苓也始终关注着女性的命运的悲剧,在这其中,她注入的是她最真切也最为深沉的情感,也饱含了她对女性自身悲剧的复杂而又沉痛的心情。而严歌苓在对女性进行书写时,也尽力还原了女性的真实欲求,在她笔下的女性,已然从某种程度上,具备了独立的意志与思想,并拥有自己的情感需要,从而改变了男女传统格局中女性被动的地位,还原了女性独立自主的一面,也从而颠覆了男女格局中男性拯救者的角色。 严歌苓的旅美经历是其人生中一段重要的人生历程,在这样的一段经历中,严歌苓切身体会到了异域之上生存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人与人沟通的冷漠与匮乏。也从而刻画出了异域之上的众生百态。 而值得指出的是,严歌苓在抒写一切的题材时,在刻画任何人物时,都抓住了一点,就是对人物人性的刻画。她在为我们讲述一个个的故事时,都深入到人性的深处去把握人物的喜与悲。她在一种时而舒缓又时而紧凑的行文之中,将人物各种人性的特质都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可以说严歌苓的作品是始终关注人性的,无论她在创作任何作品时,都将人性的刻画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也正因为此,她笔下的人物与故事才会更加凸显出创作的题旨,而对人性的深层刻画使得其作品更具有张力,而这种张力无疑又是震撼人心的,也正因为此,严歌苓的作品才会独具魅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4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第1章 文革带给人们的创伤12-24
  • 1.1 个性、个体生命、个体价值的丧失14-16
  • 1.2 文革中人性的扭曲、畸变16-20
  • 1.2.1 《穗子物语》中人性的刻画17-19
  • 1.2.2 文革造成的人性的畸变19-20
  • 1.3 文革对女性爱情的残忍压制20-24
  • 1.3.1 文革中爱情的淡漠与丧失21-22
  • 1.3.2 文革中爱情幻想的泡沫22-24
  • 第2章 对女性的深入体察与观照24-37
  • 2.1 对母性的讴歌和赞美25-31
  • 2.1.1 悲剧生存环境下的撼人母性25-27
  • 2.1.2 原始而又博大的母性27-29
  • 2.1.3 阴柔而又强大坚韧的母性29-31
  • 2.2 女性命运的悲剧31-33
  • 2.3 对女性自身情欲的观照及对男女传统格局的消解33-37
  • 2.3.1 对女性自身情感欲求的刻画33-35
  • 2.3.2 重塑男女格局,颠覆男性拯救者的角色35-37
  • 第3章 异域中人性的沦陷与扭曲37-47
  • 3.1 海外生存的艰辛与困境39-41
  • 3.1.1 早期移民生存的艰辛39-40
  • 3.1.2 新移民依然存在着的生存困顿40-41
  • 3.2 在艰难环境中女性情感的牺牲与畸变41-44
  • 3.2.1 女性海外生存的身体及情感代价42
  • 3.2.2 海外生存中女性伦理、情感的扭曲及畸变42-44
  • 3.3 异域中沟通与交流的缺失导致情感的缺失44-47
  • 3.3.1 情感沟通的匮乏导致的悲剧45-46
  • 3.3.2 海外生存中情感的淡漠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风光;杨维秀;;语用学视野下的诗歌语篇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赵静波;;立法的人性化趋向分析[J];东疆学刊;2006年03期

    3 闫娜;;人文精神的语义探源及其“反恶”的现实意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葛亮;;“母性”他者与东方“镜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陈涵平;论《扶桑》的历史叙事[J];华文文学;2003年03期

    6 杨红英;民族寓言与复调叙述——《扶桑》与《她名叫蝴蝶》比较谈[J];华文文学;2003年05期

    7 葛亮;从“土生族”到“新移民”——由严歌苓的作品看在美华人的文化认同[J];华文文学;2004年02期

    8 张长青;在异域与本土之间——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中的身份叙事[J];华文文学;2004年06期

    9 李培;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华文文学;2004年06期

    10 裴文;一个被遮蔽了近百年的命题——索绪尔语言理论体系中的时空观[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毕正宇;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艳玲;量刑方法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肖映胜;“和谐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宋晓英;精神追寻与生存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田星;罗曼·雅各布森诗性功能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芬芳;走在双轨上的错位人生[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毛悦;影响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顾慧萍;语法在中学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价值及教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洁;严歌苓小说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龚玉苗;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河;边缘人生的诗性言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秦雯;来自异域的声音[D];安徽大学;2005年

    8 孔祥伟;严歌苓、虹影历史叙事之比较[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洋;徐渭大写意绘画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何璐;严歌苓小说主题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培;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华文文学;2004年06期

    2 韩德信,王晓华;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璟;严歌苓作品中的人性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2 童娟;人性的追寻[D];安徽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千里光;;以关爱的名义——读严歌苓《霜降》有感[J];上海采风;2011年07期

    2 舒晋瑜;严歌苓:从舞蹈演员到作家[J];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10期

    3 ;严歌苓:用“纪律”保鲜婚姻[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0年08期

    4 ;陈思和谈严歌苓的《人寰》[J];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06期

    5 麦琪;女作家对女作家(外一则)[J];文学自由谈;2002年01期

    6 邓婷;;严歌苓:游走是一种幸运[J];华人世界;2006年05期

    7 张卓;杨明;;论严歌苓《白蛇》的视角转换[J];长城;2011年06期

    8 王卉;关于早期移民的女性言说——简析严歌苓的小说《风筝歌》与《乖乖贝比(A)》[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03期

    9 汤拥华,张纯;文化边缘的言说与抉择——严歌苓小说论[J];华文文学;2005年02期

    10 王谦;;严歌苓&《第九个寡妇》[J];出版广角;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槟;;移民的况味——严歌苓小说中的美国抒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白烨;;难以遮蔽的人性光辉——读严歌苓长篇新作《第九个寡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章凯;;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及其管理学蕴涵[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罗平立;;当前文艺在人性表现上的误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5)[C];2005年

    5 龚政文;;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晶;[N];西安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李黎;[N];经济观察报;2011年

    4 苗春;[N];北京日报;2002年

    5 沿华;[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杨雅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7 本刊记者 方乐莺;[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8 黄亚明;[N];北京日报;2008年

    9 祁建;[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郁秀(作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倪立秋;新移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栋辉;论严歌苓新移民小说的跨域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6 宋晓英;精神追寻与生存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聚群;“红色”中国的“杂色”呈现[D];苏州大学;2009年

    8 解孝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旅外作家与八、九十年代“新移民作家”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丰云;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隆博;探究严歌苓创作的人性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梅;严歌苓小说: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人性思考[D];青岛大学;2012年

    3 银晓明;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祁晓亮;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女性意识探微[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李娟;从女性生命形态看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D];河南大学;2010年

    6 王文璨;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辰琛;非日常:严歌苓的审美趋向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衍;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9 解婷;严歌苓小说温情视角下的“文革”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萧萧;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洛丽塔情结”[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严歌苓、虹影历史叙事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