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接骨师之女》中的家庭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7 19:03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与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工业大学》 2014年

《接骨师之女》中的家庭价值观研究

朱子庆  

【摘要】: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自从写了《喜福会》之后,一举成名。接着于1991年写了《灶神之妻》和《百种神秘感觉》,同样延续了她的成功。时隔十年之久,她写的第四部小说《接骨师之女》,再次获得成功,同样赢得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再次回到母女关系的创作主题,描写了一家三代的三个女人不同的家庭命运,分别从中美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角度,对家庭价值观念作了很好的诠释。但是,我们国内对这本小说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国内大多数学者对本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叙事手法、小说中人物的华裔身份和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等方面。西方学者研究这部作品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东方主义和女性身份等等。所以本书需要整体和多层次研究。 本文选择《接骨师之女》,主要围绕小说中的母女家庭生活,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展示中美两国不同的地域文化下的个人信仰以及社会传统对家庭价值观的影响,分析女性作为社会和历史的他者,在不同的家庭生活的悲剧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跨地区的爱情婚姻越来越多,研究不同种族的人们如何在一起生活,求同存异,避免冲突和碰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作品,目的是探讨不同家庭关系的失败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繁衍的地方,家庭的稳定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本文采取对比的研究方法,从中美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入手,分析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成员在一起生活,发生矛盾的社会和个人原因。进而发现跨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的婚姻家庭,只有相互理解和包容,才能共同维护家庭的稳定。 本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美国华裔文学作家谭恩美和她的作品《接骨师之女》,以及国内外关于《接骨师之女》的研究。第二部分,分析文本中不同的家庭关系。第三部分,分析中美不同的家庭价值观念对小说人物家庭生活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中美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小说人物的思想。第五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精神在家庭中的共性,让母女互相理解。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冲突与矛盾,其根源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基督文化冲突的结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子清;美国华裔小说初探[J];当代外国文学;1992年02期

2 朱玫;美国家庭模式及价值观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8期

3 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4 陈棣沭;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与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5 庄恩平;郭晓光;;从“文化融合”到“多元文化”的转向——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于铭松;冲突与融合:儒家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李玉艳;李静;;浅谈中美家庭观的文化差异[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向安强;李利坚;郑庭义;李思思;;传统孝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3 孙宏恩;;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秦佩;王永健;;古代小说戏曲中由“孝”引发的悲剧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王芳;;《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陈晓兰;陈宗华;;傲雪寒梅再芬芳——解读《骨》中骨的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林静;;矛盾中的蜕变——谭恩美《灶神之妻》中母亲形象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9 张健;付小兰;;从冲突到融合——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赵锦;;“五四”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贾雪丽;;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孝”德教育[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5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陈广;魏晓阳;鞠辉;;汉代信仰神仙化趋向世俗化演进的端倪——汉画像石“应龙、羽人射兽”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任小鹏;;从爱与正义的视角反思“福音变革论”[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C];2012年

10 施晔;施晖;;現代中国社会における「孝」——日本との比較[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5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10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天时;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接骨师之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平丽;析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人物温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传荣;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角度论谭恩美作品中女性的心路历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9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晓红;隔膜·冲突·融合——《喜福会》的跨文化审视[J];思想战线;1998年09期

2 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J];伦理学研究;2003年01期

3 李桂梅;中西家庭伦理产生之源探究[J];伦理学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媛;;中美家庭价值观跨文化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2 关玉红;;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J];作家;2009年12期

3 王玉琼;;中美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比较——从水患故事谈起[J];知识经济;2007年10期

4 陈红霞;郭利民;徐珍;;从谭恩美的《喜福会》看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李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从《喜福会》引发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孟瑞霞;;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罗艳丽;;《喜福会》的跨文化交际学解读:中美不同的家庭价值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陈红霞;;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价值观[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梅;;进入天堂的凯歌——《允准上天堂的运动员之狂喜》[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顾婧;;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重新思考《反美阴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齐峥河;[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2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陈冰;[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田雁;[N];大同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洋;[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5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N];人民日报;2011年

6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记者 姜辰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记者 张沼婢;[N];泉州晚报;2011年

9 董方峰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艳;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朱子庆;《接骨师之女》中的家庭价值观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3 邹云来;论迪梅·罗伯茨《打碎玻璃》的家庭价值观[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玉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戴小姑;简论新时期我国和谐家庭的构建[D];东南大学;2006年

6 孟瑞霞;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婷;“你可以说我们是一家人”:美国多元社会在芭芭拉·金索夫的作品《豆树青青》中的再现[D];烟台大学;2013年

8 陈红利;迪斯尼动画电影对中国观众家庭价值观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郭明华;维吾尔谚语中传统家庭价值观的透视[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淑宁;当代城市世居回族价值观的嬗变[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与当代中国文化的精髓,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8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8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