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十国春秋》的体例创新与史学价值
本文关键词:再论《十国春秋》的体例创新与史学价值
【摘要】:吴任臣的《十国春秋》在史料编排、史实考证方面能考核众说,严辨真伪,除烦补阙,自成一家,体现出卓越的史学编纂才能,堪称清初学者编撰前古史的"先驱"之作。但由于该书搜集史料务求内容之繁博,因此后世有"稗贩"之讥。但这些评价多有歧误,吴书在凡例设计、人物归类、义理诉求等方面均有独到创新之处,其"史家义法"尤值得深察。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吴任臣 《十国春秋》 体例创新 史家义法
【基金】: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权利、制度和学术:清代经史特科与江南学风的嬗变”(ZZGJD1209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博士文科基金项目“政府角色与民间学术文化事业管理:以明清江南为中心”(A-0501-12-20)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明清易代之际,私家修史之风未绝,大批史家将治史眼光投于古史研究,期冀以此求取治乱兴亡之历史经验,此类史学撰述之涌现与专以前朝史为著述对象者殆有殊异,其中才识兼备、文质俱优者当推吴任臣及其《十国春秋》。《十国春秋》于史料编排及史实考证方面能核辨众说,严滤真伪,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国义;《通鉴释例》三十六例的新发现[J];史林;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常保;;《战国策》中策士对君主的劝谏方法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郭琳;五代十国的流民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吴根友;;从来前贤畏后生——重评章学诚对戴震的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玲;;从《十七史商榷》看王鸣盛品评历史人物的特点[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8 周若曦;;明末清初秦淮诗妓与文人之“诗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方胜;;晚唐诗人曹松生平事迹考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胡贤林;;汉学视野中的桐城义法——以钱大昕批评方苞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王锦贵;;远览《太史公书》 近用刘歆《七略》——《汉书·艺文志》产生背景钩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张劲松;;陈崇与东佳书堂关系的再认识——基于谱牒与地方志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仇鹿U,
本文编号:610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1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