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两晋储君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4:26

  本文关键词:两晋储君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晋 储君制度 储君选立 东宫官制 储君礼仪


【摘要】:储君是拥有法定身份的皇位继承人,由储君即帝位是封建时代正常的皇位接替途径。两晋储君制度是关于立储、储君培养教育等一系列法规的总和,包括三部分内容:储君选立制度、东宫官制、储君礼仪制度。 关于两晋储君选立制度。两晋储君的选立遵循着立储的基本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当这个制度受到现实的冲击之后,新的立储制度便被创造出来,如“皇太孙”、“皇太弟”制度。但“谁”能够成为储君,是由立储权所决定的,当皇帝大权在握时,储君的选立便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储君一般也能顺利即位;当皇帝失权时,立储权便转移到权臣手中,储君的选立便遵循着非嫡长子继承制,而这些储君一般不能即位,权臣能够获得立储权,不过是借用了皇帝的权力,因此储君选立制度受制于皇帝制度。两晋统治者根据现实的需要,利用并创新原有成型典制所规定的立储制度,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关于两晋东宫官制。在封建专制皇权制度下,储君一旦确立,即受到严格的教育与管束,以适应以皇帝为首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两晋东宫职官的设置本是为了教育培养储君,然而在专制皇权体制下,往往具有其它作用:如师傅类职官、詹事、卫率多以兼官形式存在,使中央朝官与东宫官连为一体,方便了皇帝(权臣)行政的需要,因此东宫官制不可能脱离皇帝制度而单独运作,而是受制于皇帝制度。东宫职官发挥的作用超出成型典制所规定的职责,正是两晋统治者根据现实的需要而做出的调整,这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体现。 关于两晋储君礼仪制度。西晋储君举行冠礼后应获得更多的参政机会,以便将来成为合格的君主,然而由于现实政治的制约,储君的参政效果微弱,储君参政只是皇帝行政的附庸。两晋储君释奠礼更是超出其崇学的本意而具有了更深的政治意义,皇帝通过对释奠礼的大力支持与推动,达到了推行政治教化,巩固统治的目的。因此储君礼仪制度受制于皇帝制度。两晋统治者对成型典制所规定的储君礼仪制度调整创新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因此两晋储君制度不仅具有受制于皇帝制度的特性,而且突出的体现了制度原则性与现实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两晋上承汉魏下启南北朝,储君制度既有对汉魏的继承,又有独到的创新,其开创性的一面对南北朝及其以下的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两晋 储君制度 储君选立 东宫官制 储君礼仪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3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言10-14
  •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10-13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储君选立制度14-31
  • 第一节 两晋储君在储概况14-19
  • 第二节 两晋储君选立制度19-27
  • 一 嫡长子继承制19-21
  • 二 皇太孙制度21-22
  • 三 皇太弟制度22-25
  • 四 宗室入储制度25-27
  • 第三节 立储权27-29
  • 第四节 两晋储君即位概况29
  • 第五节 小结29-31
  • 第三章 东宫官制31-53
  • 第一节 两晋东宫师傅制度31-38
  • 一 两晋师傅类职官之沿革31-34
  • 二 两晋师傅类职官之职责34-35
  • 三 两晋师傅类职官之任职情况35-36
  • 四 两晋师傅类职官之作用36-38
  • 第二节 两晋东宫宾客制度38-39
  • 第三节 两晋东宫詹事制度39-42
  • 一 两晋太子詹事之沿革39-41
  • 二 两晋太子詹事之职责41
  • 三 两晋太子詹事之任职情况41
  • 四 两晋太子詹事之作用41-42
  • 第四节 两晋东宫詹事属官制度42-47
  • 一 两晋太子家政官42-43
  • 二 两晋太子议政官43-47
  • 三 两晋太子侍从、仪卫官47
  • 第五节 两晋东宫武官制度47-52
  • 一 两晋太子卫率之沿革48-49
  • 二 两晋太子卫率之职责49-50
  • 三 两晋太子卫率之任职情况50
  • 四 两晋太子卫率之作用50-52
  • 第六节 小结52-53
  • 第四章 储君礼仪制度53-64
  • 第一节 成人礼制:冠礼53-59
  • 一 西晋储君冠礼53-55
  • 二 西晋储君冠礼之政治意义55-56
  • 三 东晋储君(皇帝)冠礼56-57
  • 四 东晋储君(皇帝)冠礼之政治意义57-59
  • 第二节 文教礼制:释奠礼59-62
  • 一 两晋储君(皇帝)释奠礼59-60
  • 二 两晋储君(皇帝)释奠礼特征60-61
  • 三 两晋储君(皇帝)释奠礼之政治意义61-62
  • 第三节 小结62-64
  • 结语64-67
  • 附表67-80
  • 附表1:两晋立储情况表67-69
  • 附表2:两晋东宫官任职者母表69-72
  • 附表3: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詹事、卫率任职者子表72-73
  • 附表4:两晋东宫太子中庶子、庶子任职者子表73-75
  • 附表5:两晋太子舍人、中舍人任职者子表75-77
  • 附表6:两晋东宫太子洗马任职者子表77-78
  • 附表7:两晋东宫五官任职者量化统计表78
  • 附表8:两晋储君(皇帝)冠礼表78-79
  • 附表9:两晋储君(皇帝)释奠礼表79-80
  • 参考文献80-83
  • 个人简历83-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雅君;;蜀汉东宫官制述论[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1期

2 任士英;唐玄宗时期东宫体制非实体化考述——以东宫职员的设置变化为中心[J];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3 赵玉田;试析朱元璋育储心态[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刘雅君;;试论两汉太子师傅制度[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5 庞骏;;东晋建康东宫主体官署建筑格局[J];阅江学刊;2013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654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54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2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