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唐代皇帝田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1:26

  本文关键词:唐代皇帝田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皇帝田猎 礼制 军事 外交


【摘要】:皇帝作为帝国元首,往往通过礼来施加政治影响。唐代礼制发达,有《开元礼》垂范后世。唐代制礼行用与否和演变过程近年多有学者留心。唐代皇帝频出田猎,《开元礼》有《皇帝冬狩》留存。本文通过对田猎礼制和实际田猎活动以及田猎意义的研究,以求对唐代礼制研究有微小的推进。现代研究者很少尝试区分各次田猎活动的性质,本文则将礼与非礼作为重要的标尺来考察唐代皇帝田猎。本文第一章探讨了唐代制定仪注的依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儒经与经解、“史”——以往的礼仪实践、“仪注”——以往的礼仪程式规范。在“经”之中唐代《皇帝田狩》仪注注重《周礼?夏官?大司马》和《礼记?王制》,对《礼记?月令》则不予取用,这和以《五经正义》为代表的唐代官方经学思想是一致的。第二章关注的是皇帝田狩礼仪注的具体程序,追溯了自汉到唐皇帝田狩礼仪注逐渐成熟的过程。唐代《皇帝田狩》礼的渊源在北齐和隋,但《贞观礼》中《皇帝讲武》的创制和《开元礼》的定稿才使得皇帝田狩礼仪真正独立、成熟。田狩礼的核心程序是“三驱”,含义为皇帝象征性射击前三度驱赶野兽,南北朝时的另一种解释——三面驱兽,在此则表现为三面布围。皇帝田猎因其随意性,制度化的祭祀不会使用皇帝田猎的猎获,除非是制作成干肉备用,不然便以“荐新”的方式贡献宗庙。在明确了唐代皇帝田狩礼为一象征性的仪式以后,本文在第三章探讨了唐代皇帝田猎的两个方面——猎场与辅助狩猎的鹰、犬、猎豹。唐代皇帝的猎场范围大多超出禁苑,前期田猎多在出幸途中,安史之乱后猎场缩小到京师周围,穆宗、武宗时恢复到近郊。在《皇帝田狩》的仪注中没有辅助狩猎的动物,经唐一代君臣对鹰犬的态度都是负面的,有鹰犬出现的田猎必定是娱乐性的射猎畋游。第四章根据之前礼制的研究和田猎的两个方面,以礼与非礼为田猎的区分标准,将唐代皇帝田猎分成了四期:高祖的纵情畋游期;太宗、高宗、玄宗的唐代皇帝田狩礼的形成确立期;德宗的崇重礼制期;宪宗及以后的衰弱娱乐期。第五章从两方面挖掘了唐代皇帝田猎的意义。高祖、太宗、玄宗时皇帝通过亲自参与射猎来加强与将领、军队的联系;唯独德宗注重靠礼仪来维持与禁军、将领之间的联系。德宗之后,皇帝田猎礼便与军事意义一同退化了。太宗、高宗、玄宗时亲善羁縻朝贡地区蕃邦君长靠的也是一同射猎。总之,唐代虽然田猎礼仪注成熟,但皇帝的田猎是以射猎畋游为主的,仅有三次行三驱冬狩之礼的记载见于史册。田猎中的礼制和实践存在脱节。唐代皇帝田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射猎畋游中,德宗朝轻畋游转而重视田狩礼仪的作用,之后,唐代皇帝田猎则同其军事、外交意义一同衰弱了。
【关键词】:唐代 皇帝田猎 礼制 军事 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8
  • 二、学术史回顾8-11
  • 三、文中用词的界定11-13
  • 第一章 唐代皇帝田狩礼的依据13-21
  • 第一节 唐代的制礼与其依据13-17
  • 第二节 唐代皇帝田狩礼的经书依据17-21
  • 第二章 唐代皇帝田狩礼的程序21-38
  • 第一节 唐以前皇帝田狩礼仪注21-27
  • 第二节 唐代皇帝田狩礼仪注27-30
  • 第三节 释“三驱”30-32
  • 第四节 田猎与祭祀32-38
  • 第三章 唐代皇帝田猎的两个方面38-54
  • 第一节 唐代皇帝田猎的猎场38-45
  • 第二节 辅助狩猎的猎鹰、猎犬及猎豹45-54
  • 第四章 唐代皇帝田猎的阶段特性54-65
  • 第一节 高祖——纵情畋游期54-56
  • 第二节 太宗、高宗、玄宗——田狩礼的形成确立期56-61
  • 第三节 德宗——崇重礼制期61-62
  • 第四节 宪宗以后——衰弱娱乐期62-65
  • 第五章 唐代皇帝田猎的意义65-72
  • 第一节 唐代皇帝田猎与军事65-69
  • 第二节 唐代皇帝田猎与外交69-72
  • 结论72-76
  • 参考文献76-80
  • 附录80-97
  • 附录一 《旧唐书》本纪、《册府元龟》帝王部唐代皇帝田猎记载用词对照表80-82
  • 附录二 唐代皇帝田猎统计表82-85
  • 附录三 个案考证85-97
  • 致谢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论《开元礼》对郑玄和王肃礼学的择从[J];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2 刘安志;关于《大唐开元礼》的性质及行用问题[J];中国史研究;2005年03期

3 吴羽;;今佚唐《开元礼义鉴》的学术渊源与影响[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0年00期

4 王鹤鸣;;唐代家庙研究[J];史林;2012年06期

5 吴丽娱;;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6 勾承益;南郊神位嬗变的阶段特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王美华;;官方礼制的庶民化倾向与唐宋礼制下移[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金滢坤;;略论中晚唐科举考试中的“五科”考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贾辉铭;刘虹;;八股文源流及其程式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楼劲;;宋初礼制沿革及其与唐制的关系——兼论“宋承唐制”说之兴[J];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颜逸凡;唐代皇帝田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郭潇博;唐宋五服制度变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孙继辉;尊君与礼制:北宋元丰南效祭祀礼制改革考论[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1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61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