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5-6世纪麴氏高昌国与南朝梁陈货币经济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20 18:23

  本文关键词:5-6世纪麴氏高昌国与南朝梁陈货币经济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灩氏高昌国 南朝 货币经济 交通


【摘要】:中古时期,灩氏高昌国与南朝梁、陈政权存在时间大致相当,而地域上分处于中古时期的西北、东南两大政区,堪称汉唐之间西北与东南两种经济类型的典型代表。灩氏高昌与南朝均直接渊源于两汉帝国境内的不同区域,二者自5-6世纪以来相继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两地的货币经济在货币体系的演变等方面出现了相似的趋势,其余方面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同时,遥隔万里的两地通过河南道这一经济走廊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交通往来。 本文从灩氏王朝和南朝梁陈二者历史背景的讨论入手,对两地在疆域、民族属性、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中所展示的特点,以及两地交通重心的位移对货币经济的影响等问题加以说明,进而对二者货币经济中显现的共性、个性及背后所隐藏的“潜流”与“底色”作出初步的探讨。 全文分为四个版块,绪论部分主要对本选题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进行了基本性的阐述。 第一章:本章从两地货币经济的背景因素出发,考察了双方在疆域、人口和民族属性等方面对汉代因子的继承与嬗变。人口的迁徙方向与疆域的盈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者货币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增幅。 第二章:货币是货币经济繁盛的先决条件,本处旨在对两地货币体系的发展脉络加以比较,以探讨纷繁复杂的货币经济表象下潜藏的某些特征。 第三章:交通网络的完善是货币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之一。5-6世纪时期,二者所在的经济区内均出现了交通重心位移的现象,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昌王城及建康城成为西域与江南的交通重心,本章即重在讨论这种改变对于该地货币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灩氏高昌国 南朝 货币经济 交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22.9;K23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2
  • 一、研究意义7
  • 二、学术史回顾7-11
  • 三、本选题的创新之处11-12
  • 第一章 灩氏高昌国与南朝梁、陈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12-24
  • 第一节、灩氏高昌国的疆域及人口12-18
  • 一、灩氏高昌国的疆域、人口构成与民族属性12-15
  • (一) 灩氏高昌国的疆域变动12-13
  • (二) 高昌地区的人口数量及来源13-14
  • (三) 高昌国居民的民族属性14-15
  • 二、梁、陈地区疆域与入口的变化15-18
  • (一) 梁、陈疆域范围的演变15-16
  • (二) 梁、陈时期江南地区的人口构成16-18
  • 第二节、灩氏、梁陈之间的经济走廊——河南道18-24
  • 第二章 灩氏高昌国与梁陈的货币与货币经济24-42
  • 第一节、灩氏高昌国、梁陈两地货币的种类24-34
  • 一、灩氏高昌国、梁陈两地的实物货币24-27
  • (一) 梁陈时期实物货币的使用24-25
  • (二) 实物货币在灩氏高昌国的使用25-27
  • 二、梁陈时期的金属货币27-30
  • (一) 金银货币的使用28
  • (二) 梁陈核心经济区内的常态货币——铜币28-30
  • 三、“金银之钱”——灩氏高昌国的常态金属货币30-34
  • (一) 灩氏高昌国的金币30-31
  • (二) 灩氏高昌国的常态货币——银币31-33
  • (三) 饱含争议的高昌吉利铜钱33-34
  • 第二节、关于梁代货币本位制变革的讨论——铜材的匮乏与流失34-37
  • 第三节、灩氏、梁陈两地货币经济的“潜流”与“底色”37-42
  • 一、货币的多元化使用37-40
  • 二、殊途同归——两地金属货币的“本地化”趋势40-42
  • 第三章 灩氏高昌与南朝梁、陈的交通网络对货币经济的影响42-60
  • 第一节、灩氏高昌国——5-6世纪丝路东段的交通重心42-45
  • 第二节、灩氏高昌国交通对货币经济的影响45-51
  • 一、灩氏高昌国货币经济整体上的开放性45-48
  • 二、高昌城内各社会阶层在货币经济中的角色48-51
  • 第三节、六朝交通在货币经济中作用51-60
  • 一、南朝后期交通重心的位移51-54
  • 二、以建康城为例看城市交通对货币经济的影响54-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小莹;吐谷浑之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2 乜小红;;吐鲁番所出唐代文书中的官营畜牧业[J];敦煌研究;2005年06期

3 刘建国;汉唐之际五铢钱制衰落与变革新论[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4 成正镛,李昌柱,周裕兴;中国六朝与韩国百济的交流——以陶瓷器为中心[J];东南文化;2005年01期

5 李晓英;许丽;;楼兰城的兴衰与塔里木盆地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8期

6 郭黎安;试论六朝建康的水陆交通[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7 马晓峰;;魏晋南朝陆路交通的建设与管理[J];江汉论坛;2008年09期

8 刘兴;;江苏梁太清二年窖藏铜器[J];考古;1985年06期

9 王仲殊;;吴县、山阴和武昌——从铭文看三国时代吴的铜镜产地[J];考古;1985年11期

10 夏鼐;;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本文编号:708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08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f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