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李渔的生活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7-08-23 12:13

  本文关键词:李渔的生活观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李渔 生活观 探析


【摘要】:生活观是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看法,生活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本文旨在探析李渔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李渔的一生跨越明末清初,移家杭州后生活观基本形成,生活模式基本固定。从大的方面讲,本文主要分为李渔生活观的形成、内容及其评价。又因为生活观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这一生活的理念和现实的生活一定会产生矛盾,所以笔者又单门列了一章“李渔生活观与现实的冲突”。 在李渔身上有儒家卫道士的影子又有李贽讲私欲、解放思想的一面,这与李渔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的。李渔的生活观受其时代的影响,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士人的生活观念。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相比前几个朝代,士人的现实意识较强,既讲求感官的享乐,又注重精神需求。此外,文人在清朝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到相比于明朝都有很大的差距,清政府加强了对文人的控制。笔者尽其所能通过论述李渔的生活观揭示同时代文人的生活观。 第一部分为李渔生活观形成的背景。主要从外部环境和李渔的社会身份两个方面论述。外部环境主要是从政治方面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论述。历朝历代士农工商和官任一阶层都要服从专制统治,到明末清初时期,反对专制统治的思想开始出现,如重享乐、交游等,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形成社会风尚。另外李渔个人的生命轨迹促进其生活观的形成和发展,笔者重点论述的是李渔的两个社会身份,儒士和商人几乎贯穿李渔的一生。第二部分为李渔生活观的内容。主要为追求生活情调、向往城市生活、承担家庭责任三个方面。在笔者看来,李渔就是想要一份舒适的生活,一家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衣食住行各有要求。这样的生活不论在古代还是现在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要考虑李渔所处的社会环境。没有钱财没有官职却坚持如此品质的生活是不易的,他对生活的新意展现在各种细节上。第三部分为李渔生活观与现实的冲突。李渔非常努力的维系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与现实存在差距。首先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战乱;第二,想要的这份社会情调需要大量的物质支持,他坦言自己重名利受人争议。第四部分即李渔生活观的评价。依传统对一个人的评价首先要看其“德性”,所以对李渔正面的评价从民国之后才开始多起来。
【关键词】:李渔 生活观 探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绪论9-14
  • (一) 学术史回顾9-11
  • (二) 研究意义11-14
  • 一、李渔生活观形成的背景14-22
  • (一) 政治背景14-16
  • (二) 社会风尚16-17
  • (三) 李渔的社会身份17-22
  • 1. 儒士18-20
  • 2. 商人20-22
  • 二、李渔生活观的内容22-30
  • (一) 追求生活情调22-24
  • (二) 向往城市生活24-27
  • (三) 承担家庭责任27-30
  • 三、李渔生活观与现实的冲突30-43
  • (一) 社会动乱与渴求安稳的冲突30-33
  • (二) 物质匮乏与追求享乐的冲突33-37
  • (三) 重视名利与不容于世的冲突37-40
  • (四) 理想婚恋与现实婚姻的冲突40-43
  • 四、李渔生活观的评价43-51
  • (一) 我行我素以求真实44-46
  • (二) 顺应自然力求新意46-48
  • (三) 奴性与傲骨并存48-51
  • 余论51-54
  • (一) 李渔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的生活观的差距51-52
  • (二) 李渔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52-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李渔交游浅论[J];戏剧艺术;2002年04期

2 徐柏容;读徐保卫《李渔传》[J];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04期

3 王晓春;李渔小说喜剧化的内在精神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3年02期

4 秦川;李渔小说心理学论略[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陈辽;开掘出一个新李渔──读《李渔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范英豪;李渔“贵新”艺术思想散论[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06期

7 吴瑞霞;;李渔声律观评析[J];戏曲研究;2004年01期

8 李小红;论李渔戏剧的娱乐性[J];社科纵横;2004年05期

9 张培坤;略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10 吴建民;李渔的戏剧思想述评[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岳毅平;;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探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杜书瀛;;美与媚:李渔论人体美[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3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冈晴夫;;李渔与平贺源内——日中“戏作(Gesaku)”之比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罗光荣;;旅行与人生[A];宜春社会科学——社科普及之窗专刊[C];2012年

6 黄利;;李渔的“居室”思想初探——读《闲情偶寄》居室部有感[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钟明奇;李渔诗的实录精神[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N];光明日报;2011年

3 中共兰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成芝;建设新兰溪:让李渔文化焕发现代魅力[N];中国商报;2011年

4 记者 叶辉 严红枫;专家考证李渔生于1611年 浙江兰溪要求百度纠正[N];光明日报;2011年

5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章原;食色李渔[N];东方早报;2012年

6 徐保卫;李渔打击盗版轶事[N];北京日报;2004年

7 夏烈 郭梅;关于“李渔”的赞和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袁逸;作为出版商的李渔[N];光明日报;2000年

9 金启;李渔饮食养生观[N];保健时报;2006年

10 陈一平;力挺“李渔家茶”做成文化茶[N];浙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蔡东民;李渔戏曲编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年

8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雪姣;李渔的生活观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兴香;李渔世俗美学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美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高秀丽;李渔关于“趣”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6 潘丹芬;试论李渔的观众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海敏;试论李渔的文化产业思想[D];扬州大学;2006年

8 陈蓉;李渔剧作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9 叶俊士;李渔饮食思想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10 吴清海;李渔戏曲舞台演出理论解读[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4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24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