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胙土命氏:汉魏士族形成史论

发布时间:2017-08-25 09:18

  本文关键词:胙土命氏:汉魏士族形成史论


  更多相关文章: 胙土命氏 先秦 汉魏 士族 祖先记忆


【摘要】:先秦氏族并未因秦汉帝国的持续打击而彻底消亡。秦汉政府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强迁和离散大族,并任命酷吏弹压地方豪杰。这些举措并未奏效:六国贵胄的后裔以另一种形象继续活跃于两汉社会。汲黯家族在两百年间"世为卿大夫"具有典型性。汉代史传和碑志中的祖先书写清晰说明,两汉士族与先秦氏族渊源颇深,具有非常强烈的血缘认同。东汉人物列传和相关碑志频繁出现"世为著姓"、"代为名族"等显示了贵族主义的语辞和表达。六朝史家在撰述史传中的士族谱系时,富有"实用理性"精神,和碑志作者关于士族祖先的"漫天想象"有所不同。两汉大族关于祖先记忆的模式,成为魏晋以降士大夫构建家族谱系的源头活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若干史料与汉代碑志或史传出于同一史源,其谱系构建和命氏方式的情况,反映了先秦氏族、汉魏士族与唐代贵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发展逻辑,也可视作两汉士人祖先记忆、甚至是上古氏族"胙土命氏"观念在唐宋时期的层累和投影。中古政治社会的精英阶层呈现一脉相承、波动发展和代际更新的复杂面相。中古士族研究的继续深入亟须进行长时段的综合考察,打破人为切割的断代史藩篱。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胙土命氏 先秦 汉魏 士族 祖先记忆
【基金】:上海高校高原学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史”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3
【正文快照】: 士大夫是传统中国的社会精英,但士大夫从来不是帝制中国统治阶层的唯一来源。中国统治阶层的来源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士大夫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担任国家政权和地方社会之间的调解器。士大夫高居庙堂,担任高官显宦,是其国家性的一面;隐居乡里,充当地方领袖,是其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光;汉魏时期传统价值的崩溃与文化主题的转移[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2 高旷;;珠玉喻美德,山水拟聪明——汉魏时期品评人物的立象尽意[J];艺术教育;2010年01期

3 陈国灿;略论汉魏时期的巴蜀学派[J];浙江师大学报;1997年04期

4 张健;;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J];秦汉研究;2013年00期

5 夏毅辉;;汉魏“浮华交会”释义[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传军;;汉魏时期的行旅习俗[J];民俗研究;2008年03期

7 黄觉弘;;论汉魏时期灾瑞谶纬之“有助文章”[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黄敏;;汉魏时期新生亲属称谓略证[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孙志敏;;汉魏时期公孙氏政权对辽东的开发与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顾向明,刘晓华;略论汉魏唐宋时期蹴鞠运动的兴盛[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瑞泽;;汉魏之际彭城的战略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尚晓梅;汉魏之际的英雄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继刚;汉魏之际士人精神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健;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与地域文化[D];渤海大学;2012年

4 任凯;秦汉魏晋旗制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6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36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