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西南到西北—历史时期武都郡地区区域归属考释

发布时间:2017-08-29 20:44

  本文关键词:从西南到西北—历史时期武都郡地区区域归属考释


  更多相关文章: 武都郡 西南 中间地带 西北


【摘要】:武都郡地区置郡至今,其区域归属经历了西南—中间地带—西北的变迁过程。武都郡地区呈现出的这种从西南到西北的历史变迁轨迹是由地理位置、区域观念、郡境调整、民族格局和南北政权对峙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强弱轻重不同,导致了武都郡地区处于西南与西北之间这样一种过渡地带的尴尬,也预示着武都郡在边疆化与内地化的双重历史发展趋势中摇摆不定,这对武都郡地区历史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探讨武都郡的设置及其在两汉时期的区域归属。武都郡的设置缘起于汉开“西南夷”地区,并于汉元鼎六年正式置郡,但其开发远在置郡之前,武都郡的郡境由陇西郡南部数县和广汉郡北部“白马氐”地区构成,其置郡之后被视为“西南夷”地区而被划入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属于西南的区域归属初见端倪。东汉武都郡被划属到凉州刺史部,但具体时间不详,其属县由西汉9县减少为7县,郡治也由武都移至下辨,仅从行政区划的层面来看,武都郡属于西北地区,但《后汉书》继承了《汉书》的西南区域民族观,仍然视武都郡为西南夷地区,从民族格局的层面上来看,武都郡仍然属于西南地区。武都郡划属凉州刺史部的时间仅百余年,元康六年,武都郡又划属梁州,从整体上看,两汉时期武都郡属于西南地区。第二章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仇池政权与武都郡郡地区的区域归属问题。这一时期,武都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杨氐建立的仇池政权,其境夸甘、陕、川三省,先后延续达380余年,其境包括了汉武都郡的主体部分,所以本章通过探究仇池国的区域归属来窥探武都郡的区域归属。魏晋之际,南北政权对峙,处于南北政权夹缝中间的仇池政权,北方政权视其为西南之忧,而南方政权则视其为西北诸戎,然而南北政权双方出于拉拢仇池政权的政治目的,却往往授予其蕴含区域定位的封号,如北魏赐杨灵珍为南梁州刺史,萧齐则赐其北梁州刺史的封号,可见这一时期武都郡地区已经属于中间地带。第三章主要探讨隋唐时期山南道和陇右道对武都郡区域归属的影响,并且指出,隋唐时期是武都郡区域归属由西南到西北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转折点的出现在于这一时期武都郡地区的主体已经划属陇右道,仅有一小部分属于山南道,最为重要的是唐代吐蕃的东进使得武都郡地区的氐羌民族渐趋消亡,从而武都郡地区失去了“西南夷”地区的标签。第四章主要探讨宋代至今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归属,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武都郡地区继续向西北地区靠拢,“三陇”概念的形成标志着武都郡地区西北区域归属的确立,在这一确立过程中,陇蜀边界的明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宋时期武都郡地区多表现出西北边疆的特征,而元代武都郡地区虽划属西北但不甚明显,明清时期是武都郡武都郡地区西北区域归属的第二个转折点,民国至今则是武都郡地区西北区域归属的确立时期。第五章主要以星野视角来尝试着探讨武都郡地区在历史时期的区域归属。文章通过比较正史、省志和地方志中关于武都郡星野划属的记载发现,以省志为代表的“大历史”文本倾向于武都郡地区属于西北地区,而代表“小历史”文本的地方志则倾向于武都郡地区属于西南地区。第六章对全文主要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总结,指出了武都郡地区在历史时期经历了西南—中间地带—西北的区域运动轨迹,并得出了几点结论。
【关键词】:武都郡 西南 中间地带 西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2
  •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
  • 三、研究思路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10-12
  • 第一章 两汉时期武都郡的区域归属12-21
  • 一、西南夷的开发与武都郡12-13
  • 二、两汉时期武都郡的区域归属13-21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划属21-28
  • 一、仇池政权简述21-22
  • 二、仇池政权与武都郡地域的重合22-24
  • 三、从仇池政权疆域视角分析武都郡地区区域归属的可行性分析24-25
  • 四、武都郡地区在西南与西北之间25-28
  • 第三章 隋唐时期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归属28-32
  • 一、隋唐时期武都郡地区的行政建置28-29
  • 二、山南道与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归属29
  • 三、陇右道与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归属29-31
  • 四、武都郡地区在山南与陇右之间31-32
  • 第四章 宋代以来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归属32-52
  • 一、两宋时期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划属32-33
  • 二、元代武都郡地区的区位划属33-35
  • 三、明清时期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划属35-37
  • 四、民国至今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划属37-52
  • (一) 民国时期武都郡地区的行政区划及其区域归属38-39
  • (二) “三陇”概念的形成和陇蜀边界的明晰39-52
  • 第五章 星野视角下武都郡地区的区域归属52-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明;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2 黎小龙;徐难于;;“五方之民”格局与大一统国家民族地理观的形成[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3 张普一;;试论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冲突[J];丝绸之路;2011年22期

4 雍际春;;陇右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特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潘洵;;论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兼论“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J];学术月刊;2007年03期

7 张成材;甘肃碧口话的特点及归属[J];语文研究;2005年04期

8 黎小龙;战国秦汉西南边疆思想的区域性特征初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04期

9 胡小鹏;;试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4期

10 王树林;;新中国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的缘起与演变[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755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55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3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