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唐代汴州军事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8:37

  本文关键词:唐代汴州军事地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汴州 军事布局 军事地位


【摘要】:汴州地处中原腹地,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汴州周围地势开阔,无高山险川可凭,地位的重要性和防御的先天薄弱性构成了一对矛盾,若不能有效地解决这对矛盾,不对汴州精心部署经营,在军事争夺中汴州很容易被迅速击垮,几乎不可保。唐代汴州承担着拱卫东都洛阳、转输江淮漕运、屏障河朔藩镇的重责,不容丝毫疏忽。因此,唐朝廷对汴州的军事地位逐渐重视,尤其是安史之乱后,不但将汴州地区作为中原地区军事布局体系的重点,更是以宣武重军驻镇汴州,保障汴州的安定和江淮漕运畅通。 唐前期,朝廷以“关中本位政策”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内重外轻”的国家军事布局,全国兵力主要集中在京畿、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中原地区尚不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由于这一时期政治相对稳定,中原地区并无大的战争和动乱,汴州作为中原地区的一个普通州郡,军事地位并不突出,但在拱卫东都洛阳、转输漕运、交通河北等方面,汴州仍具有相当的军事意义。 随着府兵制的破坏和募兵制的兴起,唐朝统治者开始对全国的军事部署进行相应的调整,全国军事布局逐渐向“内轻外重”转变。这种调整变革虽暂时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在唐玄宗后期出现了恶性发展的势头,内轻外重局面的失控,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打破了唐王朝的整体军事战略部署。在唐朝廷和安史叛军争夺河南道的战争之中,汴州地区位于安史叛军与唐朝廷拉锯战的前沿阵地,适当其冲,为两军将帅所瞩目,一度成为争夺的焦点,战争双方先后在睢阳、雍丘、南阳等地拉开战争。唐王朝在汴州地区几经得失,极大地影响了河南道地区的战争形势。 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逐渐崛起,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开始失衡,唐朝廷适时调整了全国的宏观军事部署体系,着重加强了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兴元元年(784),宣武军移镇汴州,汴州逐渐发展为中原地区的军政重镇,紧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总关卡,屏卫东都洛阳、震慑河北藩镇、控扼江淮漕运的军事地位不断提升。 节度使时期,唐朝廷与地方藩镇割据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双方争夺的一个核心区域就是江淮漕路以及沿线地区。而经过刘晏的漕运改革,汴河已经成为唐朝廷财政上的生命线,因此对汴河沿线的汴州的军事争夺就不可避免。此外,德顺宪穆四朝为了解决藩镇问题,挽回中央权威,对藩镇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而在唐朝廷制衡藩镇和保卫漕运的部署中,驻镇汴州的宣武镇作为中原防遏型藩镇、漕运沿线军政重镇,发挥着保卫漕运、屏障两京、控扼河朔的作用,意义重大。 中和三年(883)三月,唐僖宗制授朱温宣武军节度使。七月,朱温抵达汴州,自此开启了唐末朱温驻镇汴州的时代。朱温驻镇汴州的二十四年内,唐朝廷的势力无法介入,也就无法对汴州进行直接的军事调整。朱温积极经营汴州,以汴州为根据地征略四方,进行兼并战争。在这一过程中,汴州控御四方的地理优势、漕运南北的枢纽地位、贯连东西的便利交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汴州的安定与朱温的崛起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为朱温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朱温统治时期,汴州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地位始终处于一个上升的状态。开平元年二月(907)朱温代唐而立,以汴州为都城,建立后梁,汴州成为一国之都。
【关键词】:唐代 汴州 军事布局 军事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2;E29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绪论13-24
  • 第一节 选题理由和研究意义13-15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15-22
  • 第三节 以往研究不足22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22-24
  • 第一章 唐代汴州的军事地理和战略交通24-40
  • 第一节 汴州的军事地理位置24-27
  • 第二节 汴州的军事交通路线27-33
  • 第三节 汴州四邻地区的军事要地33-40
  • 第二章 安史之乱前汴州的军事地位40-58
  • 第一节 汴州的行政建制沿革40-42
  • 第二节 平定王世充:汴州为洛阳的外围军事据点42-46
  • 第三节 安定河北:汴州为交通河北的前沿46-51
  • 第四节 汴州雄州地位的确定51-58
  • 第三章 安史之乱期间汴州地区的军事攻守58-75
  • 第一节 汴州对安史叛军进攻战略制订的影响59-61
  • 第二节 唐朝廷在汴州的军事部署61-68
  • 第三节 屏卫江淮:雍丘之战和睢阳之战68-73
  • 第四节 安史之乱期间漕运线路的调整73-75
  • 第四章 安史之乱后的汴州军事75-93
  • 第一节 汴州与漕运76-80
  • 第二节 安史之乱后汴州的行政建制80-83
  • 第三节 德顺宪穆时期的汴州争夺战83-93
  • 第五章 朱温镇据时期汴州的军事地位93-110
  • 第一节 朱温入据汴州94-95
  • 第二节 朱温对汴州的军事经济经营95-99
  • 第三节 汴州与朱温的崛起99-105
  • 第四节 汴卅与朱温代唐105-110
  • 结语110-112
  • 附录112-121
  • 附表一 唐代汴州刺史表(618-755)112-114
  • 附表二 唐代宣武军节度使表(755—907)114-118
  • 附图一 通济渠行经路线示意图118-119
  • 附图二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汴州政区图119-120
  • 附图三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宣武节度使形势图120-121
  • 参考文献121-127
  • 致谢127-12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怀宇;论隋唐开发淮河流域交通的国策[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2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欧安欣;论黄巢的军事战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潘孝伟;;唐朝前期军事布局的演变[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5 张妙弟;开封城与黄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张巍;;浅谈唐宣武镇节度使任职特点[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7 张现国;熊普军;;唐代洛阳的衰落和汴州的崛起[J];消费导刊;2007年12期

8 张金铣;;凤翔之战与唐末政治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奇秀;;唐代的交通干线[J];中国公路;1996年02期

10 刘益安;;汴河与开封[J];开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4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04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