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徽州名族是中古士族遗绪
本文关键词:试论明清徽州名族是中古士族遗绪
【摘要】:明清徽州名族处在君主专制社会晚期的科举制时代,中古士族则在君主专制社会中期九品中正制时代,都是世系绵延历时数百年,均致力于本身及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为自身凝聚与出仕需要进行族史的撰写,都为坚守门第婚姻而强调门当户对。在这些基本要素方面两者相同,但在出仕上,士族出任高官,长期掌握朝政,名族官宦无常,绝不能操纵政权。鉴于名族与士族表象的类似与实质的相近,可以说名族是士族的遗绪,具有传承士族文化的意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徽州名族 中古士族 名族志 俗美 宗族通史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宗族通史》(项目编号:14ZDB02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嘉庆年间编修徽州府志,担任人物、掌故写作的龚自珍提出并实践写作《氏族表》的主张。据《徽州府志氏族表序·义例》云:“载大宗,次子以下不载,夫宗法立而人道备矣;次子之子孙,官至三品则书,不以宗废,贵贵也;其以立言明道,名满天下则书,不以宗废,贤贤也。自今兹嘉庆之世,推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宜;李修松;;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王振忠;清代徽州民间的灾害、信仰及相关习俗──以婺源县浙源乡孝悌里凰腾村文书《应酬便览》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1年02期
3 王振忠;徽州旅浙硖石同乡会与《徽侨月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王俊义;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徽州学概论》序二[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唐力行,徐茂明;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6 卞利;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J];中国农史;2004年04期
7 徐国利;徽州文书的理论研究与整理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明;明清徽州区域风俗双重特性成因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9 张萍;明清徽州文书中所见的招赘与过继[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10 胡中生;;明清徽州商业观的兴起及其局限[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郭因;;关于徽州社会现代转型问题的一点想法[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俞乃华;;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社会的赡养方式——以徽州“分家书”为中心[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彭家国;;徽州村志的研究价值——读绩溪新编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周绍泉;;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7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8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的和谐社会[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致元;;清代和民国徽州乡镇志中所见的民间救荒措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伯山;;徽州文书遗存的原因[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峰 余超;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性[N];安徽日报;2005年
2 唐力行;怎样的互动促成了江南的繁荣[N];北京日报;2005年
3 史向前;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N];光明日报;2003年
4 李方泽;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3年
5 刘伯山;发达的徽州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阿风;徽学的兴起与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安徽大学 卞利;徽州谱牒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考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安徽大学 朱万曙;寻找中国历史文化的脉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简论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菁霞;千山夕阳:王振忠谈徽州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4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刚;明清徽州基层社会治安保障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3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4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5 肖晓珍;明清徽州“家—宗”体系财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7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李琳琪;徽州“商字门”装饰特征及文化内涵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平平;明清徽州妇女的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丁佳丽;20世纪初至抗战前徽州近代教育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9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1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