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重庆地区养济院和育婴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1:25

  本文关键词:清代重庆地区养济院和育婴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重庆地区 慈善事业


【摘要】:本文在掌握学术动态和搜集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养济机构为研究角度,系统地考察清代重庆地区养济机构的建置、经营管理、资金来源等内容,进而全面深入地了解清代重庆地区的养济事业。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慈善事业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介绍了清代慈善政策和机构的发展。养济思想由来已久,到明清时,不仅设置了专门的养济机构,而且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并最终形成了临时性救助和常态性养济相结合的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养济制度。 第三部分阐述了清代重庆地区的慈善济机构的概况。康乾时期,重庆地区的养济院进入了兴建的高峰期,并逐渐步入正轨。本章以养济院和育婴堂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其在重庆兴盛的原因和其建置、数目、规模。 第四部分研究了清代重庆地区慈善机构的管理运作。清代各类慈善机构大都建立了一套比较严格的规章制度,或称章程,或称条例、条规。其内容大致包括:收养的对象和数额;对救济人员的要求和戒规;管理人员的聘用、职责和奖罚等项。本章以养济院和育婴堂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收养制度、给养标准(形式)、内部管理的深入研究,进而探讨养济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其效果。 第五部分考察了清代重庆地区慈善机构的资金来源。慈善机构的正常运行,必须要有资金上的保障,有效的筹资渠道是慈善机构发生社会效用的根本保证。笔者考察重庆慈善机构的筹资渠道后发现,虽然各慈善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尽相同,但主要资金来源不外乎官款资助、私人捐赠、田租地租、以息养业等几种。
【关键词】:清代 重庆地区 慈善事业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意义9
  • 1.2 研究现状9-11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11-13
  • 2 清代的慈善政策和慈幼敬老机构13-21
  • 2.1 慈善思想的历史渊源13-14
  • 2.2 清代慈善思想和政策的新发展14-15
  • 2.3 养济院的建立15-17
  • 2.4 育婴堂的发展17-21
  • 3 清代重庆地区的养济院和育婴堂21-29
  • 3.1 清代重庆养济院概况22-26
  • 3.2 清代重庆育婴事业概况26-29
  • 4 清代重庆地区养济院和育婴堂的经营管理29-44
  • 4.1 养济院的经营管理29-36
  • 4.2 育婴堂的经营管理36-44
  • 5 清代重庆地区养济院和育婴堂的资金来源44-51
  • 5.1 养济院的资金来源44-46
  • 5.2 育婴堂的资金来源46-51
  • 结论51-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建群;;清代江西恤政述略[J];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2 岑大利;清代慈善机构述论[J];历史档案;1998年01期

3 李向军;清代救灾的制度建设与社会效果[J];历史研究;1995年05期

4 熊秋良;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J];史学月刊;2002年12期

5 王卫平,施晖;清代江南地区的育婴事业[J];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6 宋炯;两宋居养制度的发展——宋代官办慈善事业初探[J];中国史研究;2000年04期

7 蓝勇;清代长江上游救生红船制初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8 赵建群;试述清代拯救女婴的社会措施[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9 王兴亚;明代养济院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本文编号:92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2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