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史通》批判
本文关键词:唐宋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史通》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柳璨 赞宁 孙何 张唐英 《史通》 儒学复兴运动
【摘要】:在唐宋学者重振儒家独尊地位、复兴儒学运动的过程中,《史通》批判是当时学术界振兴儒学、维护儒家思想权威的又一条路径,柳璨、赞宁、孙何、张唐英等人猛烈批判《史通》"妄诬圣哲"的行为,力图重新确立儒家思想毋庸置疑的独尊地位。《史通》批判是以对史学理论著作展开批判的形式,以儒学内部矛盾斗争的方式,配合了儒家思想在外部对佛道两家斗争的主战场,对当时儒学振兴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柳璨 赞宁 孙何 张唐英 《史通》 儒学复兴运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史通》文献集成与研究”(项目号:14BZS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东汉后期以来,儒学逐渐丧失了其官方统治思想的权威性。为重新恢复儒家独尊地位,唐宋学者利用各种资源、渠道和手段振兴儒学,有的发挥儒家义理以与释道对抗,有的把释道作为异端加以排斥,有的则援法入儒、援佛入儒或援道入儒,甚至一些佛教徒也在绾连儒佛二家,如天台宗智圆、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广铭;;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宋王朝的文化政策[J];历史研究;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王寒冬;;《国语》“记言体”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汤城;;浅谈《史通》对范晔《后汉书》的评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刘洋;;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原因与内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李平;;浅议韩愈反佛原因与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任晓丽;;石延年传奇人生的悲剧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李丹丹;;宋代谏官制度分期考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邵敏;;明代话本小说对僧人金钱欲的批判——以《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双生》为中心的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金仁义;;简论张须《通鉴学》的学术成就[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黎嵩;春秋z@梁}揚匙酆涎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8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yN;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亚兰;论画学与宋代绘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徐慧娟;《唐律疏议》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邢宇峰;宋代太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培源;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英;论《史通》产生的时代背景[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周晓瑜;《史通》书名辨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赵俊;《史通》理论体系的结构和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5期
4 代继华;;《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的《史通》[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J];史学月刊;2008年11期
6 吕海龙;;论“文史两分”认识的三阶段——兼论《史通》在此过程中的理论意义[J];齐鲁学刊;2011年02期
7 刘善泳;;《史通》方志札记[J];中国地方志;2012年11期
8 刘海波;;近十年来《史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06期
9 张宇;;《史通》所见“三史”考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杨春旭;;论《文心雕龙》对《史通》的影响[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绪敏;;论明清时期《史通》的流传、整理和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侯德仁;不为他人做垫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李珍;《史通》——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海龙;《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千里;《史通》的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征;刘知几《史通》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先红;《史通》对《文心雕龙·史传》的继承和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7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67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