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族的困扰—北魏君位继承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22:31
本文关键词:胡族的困扰—北魏君位继承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北魏自建立政权起,就面临着突破自身民族发育的种种瓶颈与束缚,建立稳定政治结构的任务。而这其中,确立君位继承制度又显得尤为重要。自道武帝确立“子贵母死”制度始,确立君位继承秩序的努力几乎贯穿北魏历史始终。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的渊源,我们这一制度可能是对类似于胡族中存在的“子以母贵”和乌桓“怒而杀父不害母”的风俗的反动。在将汉赵和慕容燕政权的君位继承情况与拓跋部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匈奴屠各立国时部落力量与道武帝立国时的外家部落不可同日而语,至于慕容燕政权则成功地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它是建立在拓跋部不可能具有的汉化程度的基础上的。从胡族国家克服血缘主义,建立公共性国家的角度来看,“子贵母死”制度的目的是与离散部落甚至后来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都是一致的。此外,拓跋皇室大量引入没有势力的汉族女子入宫来减轻外戚对皇权的威胁。而另一方面皇族又不得不顾及产下皇子的妃嫔的异族身份,为了减轻汉族对皇室的影响,子贵母死有可能被用来作为中和皇室中的汉族因素的措施。太武、明元两朝的“太子监国”制度与献文帝禅位,二者都造成了“一国二主”的奇特现象。明元帝立子拓跋焘为太子后,为了树立太子在朝廷中的威望,同时也锻炼太子的执政能力,以太子焘监国。到太武帝时,依然遵循明元帝旧制,以景慕太子监国。然而太武帝与太子晃在治国的理念尤其是胡汉两种体制上却有着一定的分歧,并且监国一定程度上分割了皇帝的权力,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父子间无形的冲突,最终造成太子晃忧死的悲剧。然太子监国制度在君位传承系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太子晃死后,拓跋弘以皇长孙的身份继位,即是明证。及至献文帝朝,皇帝在壮年时就将皇位禅于太子,自己以太上皇监国,在政治上积极为太子日后的亲政做好准备。其中体现了胡族国家稳定继承秩序的努力,并且对后世尤其是北齐的继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孝文帝时期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他改变了道武帝以来的王爵封授制度,并且重建了北魏宗庙系统的过程。孝文帝将北魏国家的权力核心固定在道武帝一系。配合“五世而斩”的丧服制度,到魏末,君位继承权实际上已经为孝文帝子孙占据。至此,拓跋部落时期族内成员共同推举领袖的平等时代的因素已经难觅踪影。
【关键词】:子贵母死 太子监国 献文帝 禅位 君位继承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3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绪论6-14
- 一、选题意义6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6-12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2-14
- 第一章 “子贵母死”——确立君位继承制度的最初努力14-26
- 一、“子以母贵”与“怒而杀父”14-17
- 二、十六国诸政权君位继承情况与拓跋部之比较17-22
- 三、“汉女入宫”与“子贵母死”制度的沿用22-26
- 第二章 “一国二主”——从“太子监国”到太上皇帝摄政26-58
- 一、“太子监国”与胡汉体制的分歧26-43
- 二、献文帝禅位考43-53
- 三、“太上皇”摄政对后世之影响53-58
- 第三章 礼俗之间——君位继承人范围的演变58-73
- 一、后妃分离与嫡庶区别58-66
- 二、孝文帝王爵封授改革与独尊道武的努力66-68
- 三、孝文帝宗庙改革与魏末皇帝废立68-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仁磊;;北魏前期的两次迁邺事件及其影响试探[J];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王继训;;论北魏佛教狂热中皇室贵族的行为与心理[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胡娟;;论崔浩之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淼;胡族的困扰—北魏君位继承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85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8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