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阅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09 04:23
本文关键词:明代大阅初探
【摘要】:本文以明代大阅礼仪及实践活动为中心,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查,呈现出明代大阅的基本发展脉络,并探讨大阅与明代军政的关系,以及大阅性质的变化。 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阅兵简史为主线,从夏商周时期到清代,简要概述中国古代阅兵礼仪的发展过程,以呈现明代大阅在整个阅兵历史中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部分,明代大阅礼仪的考论,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证,从《明史》、《大明会典》、《大明集礼》、《明实录》中可以发现,隆庆以前的阅兵活动的资料相当薄弱,文献资料在讲述大阅过程时,往往以隆庆三年大阅为例。另外,隆庆年间张卤的奏疏则清楚的表明:隆庆三年为明代大阅礼仪的正式形成时间。 第三部分,研究明代大阅在明朝不同时代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将阅兵活动与实际军政结合考察。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明代阅武活动的大体概况如下: 洪武、永乐二朝的阅武活动频繁,淡化礼仪功能,形式简单明快,多随军举行,并没有像明代中后期阅武活动中的繁文缛节。大阅和现实军政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起到振奋军心,提高军民凝聚力的作用。此时的大阅只是一种军事实践活动,并不完全具备国家军事礼仪的性质。 洪熙、宣德时代,阅武活动出现第一个低谷,这与洪宣时代偃武修文、对外全面收缩的大背景有密切关系。同时洪、宣二君也不再具备成祖英武之气,历经战阵的功臣宿将也早已坐古,明不复有出塞之师,对蒙古采用羁縻和封贡的手段,维持守势。边防线有所收缩,重点加强北部九边重镇建设。在此期间,明宣宗仅有数次巡边阅视活动。 正统、成化年代,只有小规模、小范围的阅兵活动,活动地点限于西苑、近郊,此时的大阅不仅仪式简陋,而且已经丧失了对现实军政的影响力,仅仅是徒具虚文。而当时的现实的军政情况也不容乐观,发生于此间的土木堡事变是明建国以来遭受的、最为严重的军事政治危机,此事件全面暴露了明军备、边防的孱弱、空虚与腐败。 弘治、正德、嘉靖三朝,阅武活动基本上处于废弛状态,由于各种原因,大阅连简单的仪式也不复存在了。此间出现所谓“北虏南倭”问题,蒙古军队频频南下,边疆战火不断,明朝遭受了巨大损失,嘉靖朝时代的“庚戌之变”便是明证。明政府基本上是被动应对和防御,对外政策缺乏新意,成化、弘治尚能执行对蒙古封贡,而正德、嘉靖朝更是与拒绝蒙古封贡的消极闭关政策,明朝廷的基本目标只是维持边境安全。政治的腐败、财政危机与军备的虚弱,明朝全面陷入了积贫积弱的统治危机。 隆庆三年、万历九年大阅,是明代历史上规模庞大、礼仪完备、耗废巨资、精心准备的两次阅武活动,大阅出现第二个高峰期,并且与大阅第一个高峰期呈现出明显不同性质。这两次阅武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隆庆帝在矛盾重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上台。隆庆朝颇有励精图治、拯救危机的气象,在阁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主持下,整顿吏治、消除积弊收到了积极效果。特别是张居正改革,有力的扭转了颓势。军事上,在北部边防,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方逢时等得力之人守备蓟辽、宣大。另一方面便是整顿军备,严明军纪,加强军队训练,大阅活动便应用而生,在短期内,军事上积弱的局面有所改观。同时调整明对蒙古的政策,达成了“隆庆和议”与“俺答封贡”。这些综合手段迎来了边境的长期安宁,暂时避免了王朝灭亡的危机。 天启、崇祯时代。由于财政、军事、政治的多种因素,阅武活动再次缺失。在多事之秋的两朝,君王和阁臣已根本无力举行这种礼仪活动。明朝自身的军政危机再次凸显。而女真后金的崛起,更加剧了这种危机。后金的凌厉攻势,使明朝在短短十几年之内,丧失辽东大片国土,同时不断进行入口骚扰,极大消耗明朝经济实力。明廷被迫加派军费,更是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敲响了明朝的丧钟。 余论中描述明朝大阅性质的变化过程:从注重军事实效到推崇仪式程序,大阅的军事性逐步削弱,礼仪色彩上升。
【关键词】:“明代” “大阅” “礼仪” “军政”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8;K89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5
- 1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10-11
- 2 关于《大阅录》的介绍11-13
- 3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3-15
- 第1章 中国古代大阅发展简述15-25
- 1.1 阅兵礼之萌芽-----原始氏族及夏商周时代16-17
- 1.2 阅兵礼的演化---春秋战国时代17-18
- 1.3 阅兵的改进-----秦汉时代18-19
- 1.4 阅兵礼的松弛与南北差异化-----魏晋南北朝19-20
- 1.5 阅兵礼的复兴的发展------隋唐20-21
- 1.6 阅兵礼的完备----宋元明清21-25
- 第2章 明代大阅礼仪考述25-33
- 2.1 明代大阅礼仪的形成时间25-28
- 2.2 隆庆三年大阅之详情28-33
- 2.2.1 大阅前期的准备工作与整饬活动28-31
- 2.2.2 隆庆三年大阅之流程31-33
- 第3章 明代大阅与现实军政的关系33-54
- 3.1 明太祖统一全国战争下的“实战阅武”33-38
- 3.1.1 太祖平汉与至正二十三年阅武33-34
- 3.1.2 太祖平吴与至正二十五年、吴元年阅武34-37
- 3.1.3 洪武六年阅兵与北元问题37-38
- 3.2 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与军中大阅38-42
- 3.2.1 永乐八年二月征本雅失里大阅39-40
- 3.2.2 永乐十二年征瓦刺大阅40
- 3.2.3 永乐二十年帝亲征鞑靼马哈木两次大阅40-41
- 3.2.4 永乐二十二年复亲征阿鲁台大阅41-42
- 3.3 洪熙、宣德之偃武修文与大阅之缺失42-44
- 3.3.1 洪熙、宣德的治国政策42-43
- 3.3.2 宣宗的巡边阅视43-44
- 3.4 天顺、成化间近郊阅武与明中叶的军事衰败44-48
- 3.4.1 近效阅武44-45
- 3.4.2 明中叶之军事衰败45-48
- 3.5 隆庆三年与万历九年之大阅48-51
- 3.6 天崇两朝之败亡与崇祯十年阅视京城51-54
- 余论 明代大阅性质的变化——从军事实践到封建礼仪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2
- 致谢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有;试论穆宗大阅与俺答封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2 赵毅,胡凡;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4期
3 彭勇;;京军与明代京城的宫殿庙宇建筑[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3期
4 刘能成;“土木之变”前明朝北方边防考略[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张翔凤;;略论朱元璋、陈友谅政权的性质与鄱阳湖之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6 陈仪,任重;魏晋南北朝的阅兵礼[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金元山,戴鸿义;明初朱元璋对北元的政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6期
8 陈表义,谭式玫;明代军制建设原则及军事的衰败[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9 田义祥;中国阅兵史话[J];军事历史;1999年04期
10 乌云宝;论“庚戍之变”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志远;;明朝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萍;论隆庆帝及其时代[D];山东大学;2009年
2 范菲菲;明隆庆革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8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9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