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地苏地下河系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典型污染物识别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6:02

  本文关键词:地苏地下河系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及典型污染物识别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溶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典型污染物筛查 地苏地下河系


【摘要】:岩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识别出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对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岩溶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已有方法存在的不足,基于欧洲模型,综合考虑区域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与特殊防污性能,实现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考虑污染物在覆盖层中的衰减过程,完成污染负荷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耦合防污性能评价与污染负荷评价,构建了适合岩溶系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运用该方法完成了地苏地下河系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运用因子乘积法和分级评分法识别筛选出研究区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中的污染负荷模块将覆盖层土壤类型与厚度等地质环境因子考虑在内,引入折减系数,对污染物在覆盖层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量化计算。综合考虑了地表污染物荷载和水文地质条件两方面因素,简便准确地实现了进入岩溶系统污染负荷的量化过程,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绘制区域地下水水质分类图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地下水水质分类结果基本吻合。(2)地苏地下河系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偏低,地下水中等及以上污染风险区域面积424.4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9.0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地苏乡、东庙乡、六也乡局部等人类活动频繁与地下河干流中下游段。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不仅显示了岩性、坡度、岩溶网络发育等自然条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势平缓,岩溶发育强烈加之人类活动频繁是导致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的原因所在。(3)因子乘积法和分级评分法均可实现对地苏地下河系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的筛查。通过因子敏感性分析可知,毒性因子对筛查结果影响较大。运用分级评分法时,对毒性因子权重的设置应更慎重与严谨。由于分级评分法对各因子的权重设置存在较大的人为性和不确定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子乘积法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由于考虑了污染荷载和地质环境因素,典型污染物筛查结果与传统地下水中优控物筛选结果不同,具有明显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典型污染物筛查 地苏地下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3;X8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2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3
  • 1.2.1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11-18
  • 1.2.2 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筛查18-22
  • 1.2.3 存在的问题22-23
  • 1.3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23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23-26
  • 1.4.1 技术路线23-24
  • 1.4.2 研究内容24-26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26-40
  • 2.1 自然地理概况26-28
  • 2.2 岩溶地质、水文地质背景28-33
  • 2.2.1 岩溶地质背景28-30
  • 2.2.2 水文地质背景30-33
  • 2.3 地苏地下河系简介33-36
  • 2.3.1 地苏地下河系发育过程33-34
  • 2.3.2 地下河形成与地质构造关系34-35
  • 2.3.3 地苏地下河系规模35-36
  • 2.4 污染源状况36-40
  • 2.4.1 工业区37
  • 2.4.2 居民区37-38
  • 2.4.3 农业区38-39
  • 2.4.4 地表水系39-40
  • 第3章 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40-72
  • 3.1 岩溶区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建立40-42
  • 3.1.1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41
  • 3.1.2 污染负荷评价41-42
  • 3.2 研究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42-52
  • 3.2.1 岩性42-44
  • 3.2.2 补给类型44-45
  • 3.2.3 土地利用类型45-47
  • 3.2.4 地形坡度47-48
  • 3.2.5 岩溶发育程度48-50
  • 3.2.6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结果50-52
  • 3.3 研究区污染源负荷评价52-68
  • 3.3.1 样品采集与测试52-54
  • 3.3.2 污染源污染物量化54-62
  • 3.3.3 覆盖层分区概化62-63
  • 3.3.4 污染负荷评价结果63-68
  • 3.4 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68-72
  • 3.4.1 污染风险等级划分结果68-69
  • 3.4.2 评价结果验证69-72
  • 第4章 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识别72-89
  • 4.1 耦合因子的确定72-74
  • 4.2 评价因子赋值74-77
  • 4.3 污染物评分计算77-85
  • 4.4 评价因子敏感性分析85-87
  • 4.5 本章小结87-89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89-91
  • 5.1 结论89-90
  • 5.2 建议90-91
  • 致谢91-92
  • 参考文献92-99
  • 附录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晨昊,关福全,王洋;集安市城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J];吉林水利;2000年10期

2 房桂祥,薛宗焕,邵卫华;浅谈小城镇地下水污染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1年01期

3 卢兰萍,白峰青;锦州市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吴有志;太原市城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2001年01期

5 张凤海,赵旭,纪少志;富裕县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年03期

6 何庆成;“地下水污染运移模拟和治理高级研修班”于2002年5月9~15日举办[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3期

7 ;第二届海峡两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与修复研讨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冯明旺,张宪民,刘勇;浅议阳谷县城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地下水;2003年02期

9 刘成社;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启动[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5期

10 张宇;浅谈白山市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对策[J];吉林水利;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萍;谢振华;林健;;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3 何雪洲;;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物探的特点[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何雪洲;;探地雷达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的应用[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赵勇胜;;地下水污染及其控制与恢复治理[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刘向国;;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A];环境与健康: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论坛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璐;龚宇阳;;台湾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管理经验综述[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8 王雅珍;;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保护我国的地下水——我国的地下水盐污染已从慢性自杀跨入急性自杀[A];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孙道林;胡淑恒;;安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下水污染与防治[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钟毓东;陈迪生;;台湾之环境地工——地下水污染[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亮;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N];中国矿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维;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重[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记者 李晓明;加强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李会霞;正视地下水污染的致命危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本版编辑 国土宣 李树强 韩红伟 王涛 吴选洲;告诉国人地下水污染有多严重[N];消费日报;2006年

6 记者 段金平;北京市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记者 冯永锋 通讯员 杨恒;未来10年将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操秀英 本报通讯员 曹菲;保护地下水 “防”重于“治”[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尔德 特约记者 平亦凡;地下水全国摸底[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10 李军;陕西出重拳防治地下水污染[N];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华;鲁北平原人口聚集区与非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及对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2 田华;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荣芳;扶余油田地下水污染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陈建平;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庭;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Hamadoun Bokar;利用GIS制图方法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环境和易损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伟红;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康;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原位气相生物修复新型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余婷婷;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的碳氯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衰减过程解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10 高彦伟;地下水污染评价中统计理论和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贝;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规律及防渗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朱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高轮船;新疆伊犁河谷地下水污染与防污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丁紫荣;珠三角地区典型污染源及地下水中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的分布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何佼;成都市某垃圾填埋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国;四川省典型矿山地下水污染因子识别与修复技术筛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时延锋;SCEUA算法在地下水污染溯源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8 刘媛媛;某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吴庆琪;我国地下水污染管制政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10 靳利蕊;1,1,1-三氯乙烷(TCA)污染地下水及其富集培养物中脱氯细菌的定量与多样性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9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029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