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5 20:19

  本文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藏大学》 2011年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

蒋鹏  

【摘要】:西藏是我国自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地位的一个民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地势高峻,地理环境特殊,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西藏地区不仅是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西藏生态环境因其独特性而同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西藏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生态环境被破坏严重,加上西藏特殊的高海拔的地理位置,其自身环境承载能力极为有限,资源利用更新恢复缓慢,使得西藏的生态环境尤为脆弱。西藏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西藏的生态系统将彻底崩溃,西藏地区将变成人类永远不能居住的无人区,成为无人区的西藏将是中华民族永久之耻。 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世界各界所认可、关注。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中国其他地区落后,因此经济发展曾一度被视为西藏地区的首要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在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不可避免地要依靠工业化的建设,西藏地区也不例外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将会对西藏地区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的发展甚至对更广阔区域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论文旨在在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分析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不光能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工作添砖加瓦,同时还对于世界各地解决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所遇到的问题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32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寿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李莉;西部开发中重庆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3 杨松;西藏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藏学;2004年03期

4 张桥飞;秦迪;;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J];当代生态农业;2006年Z1期

5 杨立新;;论生态文明建设[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年01期

6 耿立进;李次春;;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7 姬振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保护;2007年21期

8 黄顺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考——论生态化生产方式[J];教学与研究;2007年11期

9 张立文;;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年04期

10 王健;;论建设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路径[J];理论前沿;2007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树铭;论当代中国“生态观点”的实践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胜利;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2 班洪光;西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志兰;郭笃发;褚栋;刘国霞;范仲学;;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刘旭霞;耿宁;;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向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困境的经济学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王月健;奚秀梅;李园园;徐海量;;塔里木河流域中游垦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5 谢国平;呼天明;王佺珍;朱勇;;西藏草地生态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6 王立国;胡明文;钟海燕;黄平芳;;基于乡村旅游的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7 鲍文;;林草资源统筹发展与生态安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8 范海霞;陈建业;李玲;宁玉霞;;生态城市建设途径探析——以许昌生态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黄奕;严力蛟;;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10 郭正昊;于海业;张蕾;;积温理论在日光温室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永强;张璋;张洪波;杨皓宇;;浅谈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保护[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袁伟;陆轶峰;马兰;;生态乡镇建设探析——以宜良县匡远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3 孙芬;;生态文明视阈下中国生态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斌;李东升;;学术生态与科技社团的生态位[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国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及战略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刘海霞;;中国特色生态文化建设初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蓉;周训芳;;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初探[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8 董跃;;对生态文明法律化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以地方立法评估结论为研究基础[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乔琳;时光;;生态文明下生产者环境责任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艳艳;;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莉静;我国企业生态化系统及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煜;城市循环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红;江西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英;现代居住环境中生态住宅评价探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李红薇;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7 年晓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楼雪聪;慈溪城河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郭文;生态文明视野下城市居住社区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艳荣;新平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国,程立峰,王传良;论地方环境立法[J];北方环境;1996年03期

2 董林,王培清;西藏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3 宋周尧;论生态实践[J];长白学刊;1999年01期

4 王万宾,吴薇,孙文长;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5 高丽丽;生态文明观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余振,郭正林;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发展[J];中国藏学;1998年01期

7 赵黎青;关于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藏学;1998年03期

8 胡鞍钢,温军;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上)[J];中国藏学;2001年01期

9 温军;青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10 杨松;西藏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藏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前;;开展生态工程研究保持生态经济良性循环[J];河南科技;1987年01期

2 郭建钦;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3 康俊;;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关于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4 黄毅坚,杜琦,王小奉;近年福建沿海的赤潮灾害[J];自然灾害学报;1993年01期

5 张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3年01期

6 杨汉东,蔡述明;洪湖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J];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7 刘先银;中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J];国土绿化;1995年05期

8 毛文永;生态环境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1996年05期

9 薛玲,沈智;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基本问题探讨[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10 中原;世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J];国际市场;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润全;高建国;李云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淑英;高永胜;叶碎高;郑加才;;合理水面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初探[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孙小霞;胡祥青;冯晓晖;刘辉文;;景德镇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6 陈志斌;;现金流内部控制:生态环境视角与风险防范导向[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宗领;;退耕还林修复生态环境创新模式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运海;;铁路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是环境保护[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许景峰;丁小中;;走出建筑设计中节能与生态的误区[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毕宝德;;城乡土地开发与生态系统建设[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燕;[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张旭东;[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谢龙智 赵琳 刘圆圆;[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智;[N];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郝晓明 余佩函;[N];凉山日报(汉);2005年

6 伍旭川;[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全四清 牛卫国 白洁;[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毕美家;[N];安徽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云辉;[N];昌吉日报;2007年

10 石家义 杨安丽 本报记者 李枝宏;[N];大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基础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熙巍;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军;铜陵相思河流域采矿活动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汪瀚;合肥市城区人口承载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立新;基于RS与GIS的天山北麓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何洲娥;社会团体参与公共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杨孝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鲁迪;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补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舒展;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3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03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