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_深圳人居环境网_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
本文关键词:人居环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范文大全 > 报告 > :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是由小学生作文网()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的正文:
第一篇:《贯彻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龙源期刊网 .cn
贯彻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作者:
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01期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于2013年10月9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就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作出部署,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现场考察了桐庐县环溪村和荻浦村人居环境情况,浙江省、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农业部作了典型发言,河北等8个省份作了书面交流。
会议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作出部署。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
会议充分肯定了浙江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成效、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领导重视,常抓不懈。200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同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要求,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坚持以编制村庄规划为先导,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协同编制配套规划体系。坚持规划科学编制与切实执行相统一,不规划不建设,不设计不施工,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三是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结合,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形成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立强大合力。
会议强调,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出行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而建设美丽乡村,纳入到全省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依法治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中,作为推进美丽吉林建设的长远战略加以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举全省之力打造
第二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
——城乡统筹、突出特色。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弘扬传统文化,突出农村特色和田园风貌。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不搞形象工程。广泛动员农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政府大包大揽,不得强制或变相摊派,增加农民负担。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二、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
(一)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明确重点镇和一般镇、中心村和一般村的布局;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位、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依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建设活动较多以及需要加强保护村庄的规划。
(二)提高村庄规划可实施性。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民参与,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防止强行拆并村庄。规划内容要明确公共项目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村民建房质量和风貌管控的要求;充分结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生产性基础设施。规划成果要通俗易懂,主要项目要达到可实施的深度,相关要求可纳入村规民约。
(三)合理确定整治重点。根据不同村庄人居环境现状,规划编制要兼顾中长期发展需要,分类确定整治重点,分步实施。基本生活条件尚未完善的村庄要以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基本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要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全力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做好农
村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落实农房抗震安全基本要求,提升农房节能性能。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推行城乡区域供水,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任务。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基本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促进可再生能源供电,全面解决不通电农村居民用电问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消防、防洪等防灾减灾设施。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
(二)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深入开展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适当方式就近处理。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 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引导农民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农村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合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加快废弃物回收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考虑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需求,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公用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乱建,疏浚坑塘河道,推进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建设。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
(三)稳步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对村域的规划管理,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结合水土保持等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保护和修复水塘、沟渠等乡村设施。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继续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利用小城镇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设施,整体带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四、完善机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一)创新投入方式。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中央政府投资要重点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倾斜。以县级为主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
(二)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沼气、河道等公用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培育市场化的专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人员素质。加强基层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河道管护等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三)强化农民主体地位。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行项目公开、合同公开、投资额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负总责,要科学
编制规划,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安排年度建设任务,规划及年度工作情况要及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备案。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加强对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研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统计和评价机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
第三篇:《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热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16四川公务员笔试申论热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材料通常涉及特定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四川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背景链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首次指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习近平
[内涵]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居民生产劳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包括农村居民居住、生活和活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人工环境,涉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重要意义]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
安居乐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固有的文化传承,而这种传承体现在现实生活尤其是农村中,最实际的便是改善农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能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条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直接关系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耽搁的大事。农村面貌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进而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
[面临挑战]
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虽然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了《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条例》,但该条例早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规定的条款在农村基本上也没有认真执行过。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以及村庄整治的规划标准,农村居民滥用耕地、私搭乱建等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各种挑战,森林遭受大面积砍伐,植被遭受无端破坏,脆弱的生态平衡正在走向失衡。各种乡镇企业如小煤矿厂、小水泥厂、小火电厂等肆无忌惮地排放各种污染物,造成了农村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底子薄弱,农村生产生活等多种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参考对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镇、村人口变化等情况,科学论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根据村庄不同区位、不同类型、不同人居环境的现状,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统筹安排生产性基础设
施。加快修改《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条例》,把农村建设和发展规划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化、法律化与制度化。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长效工作推进机制。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紧迫性、长期性,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考虑当下、着眼未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政府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要建立长效资金投入机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革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投入为主,村民支持为辅,积极发挥社会支持”建设公共设施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以村民为主体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调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要建立长效环境立法保障机制。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工作,明确各方环境保护职责,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逐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让村民居有其所,全力保障农村基本生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解决农村脏、乱、差等难题;开展大规模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同时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以及消防设施改造工程,完善农村基本设施配套。
加强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在广大农民中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集中培训等方式,深入开展农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策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警示教育。同时注重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农村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环保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保的责任感,使治理垃圾、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优化和丰富我县(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区联动”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与措施,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抓手,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取得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集中整治工作思路
(一)整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和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抓手,与(“美丽乡村、美好乡风、美好家庭、美善人生”)四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与“四区联动”统筹发展有机结合,在全县农村深入开展以保障农村住房、饮水、用电安全和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群众过上文明、舒适、便捷的美好生活。
(二)集中整治活动工作思路:先整后管、以整促管、边整边管、整管结合,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良性运转,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长效管理奠定基础,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发展集中整治成果。
二、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统筹安排
为推进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县专门组织召开了乡(镇)党政一把手XX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主体,明确目标。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统筹指挥,加强领导。从今年6月底开始在全县集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到年底,实现全县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在10月底前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全县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家园,实现我县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营造氛围,迅速行动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我县迅速行动,加强以“三保三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要内容的宣传,营造浓郁社会氛围,动员全县上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以清理积存垃圾、治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杂物乱堆、马路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突击战”和“歼灭战”。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1、整治任务。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解决好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关于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三是清除村内私搭乱建。四是清除乱贴乱画。五是清马路市场和店外占道经营。六是清除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
2、重点工作。一是沿公路线、铁路线和镇区、社区周边,要做到无垃圾、无树上悬挂物。二是镇区、社区和农贸集市,保证垃圾及时清运、环境卫生整洁。三是村文化广场、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要做到美化亮化清洁化,整齐规范有序。四是畜禽养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五篇:《市农业委员会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报告》 根据晋农居调查[20**]1号《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调查方案》的通知精神和省调查组的要求,在省调查组的指导下,我市于20**年10月30日召开了全市17个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进行安排,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在此期间,省、市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对浮山、侯马、乡宁、襄汾4县(市)进行了重点调查。经过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对各项数据进行了汇总。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 临汾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全市辖1区2市14县和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1个乡镇,2961个建制村,全市总人口420万,其中农户94.6874万户、乡村人口250.3万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XX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据调查统计,在全市所有建制村中,有95个村可以建设美丽乡村,占全市建制村的3.2%;有31个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占全市建制村的1.0%;有完整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活动设施的镇政府所在地的村48个,占全市建制村的1.6%;有1898个需要集中整治环境的村,占全市建制村的64.1%;有702个需要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村,占全市建制村的23.7%;有302个建制村中的自然村需要搬迁,占全市建制村的10%。
2016政府工作报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美丽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人居环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5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0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