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
本文关键词: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氮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指示
【摘要】:2015年夏季开展了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碳(POC)、氮含量(PN)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δ~(13)CPOC和δ~(15) NP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7‰~-17.4‰和-6.3‰~10.4‰,平均值分别为-20.2‰和8.2‰。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含量及其碳氮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反映了不同有机质来源的影响:喜洲岛附近海域表现出高POC、PN、δ~(13)CPOC和δ~(15)NPN的特征,指征着浮游植物水华的主导贡献;东北部范和港附近海域具有高POC、PN、低δ~(13)CPOC和高δ~(15)NPN的特征,反映了河流/河口水生有机物的影响;湾顶白寿湾附近海域的δ~(13)CPOC和δ~(15)NPN出现低值,体现了陆源有机质和人类污水排放的影响。借助δ~(13)CPOC和δ~(15)NPN的三端元混合模型,定量出海洋自生有机质、陆源有机质、河流/河口水生有机质等3个来源的贡献平均分别为70%、13%和17%,其中海洋自生有机质是夏季大亚湾悬浮颗粒有机物的最主要来源。从这3种来源颗粒有机物含量的空间变化看,海洋自生有机质含量由湾内向湾外减少,与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变化相对应;河流/河口水生有机质含量在大亚湾东北部出现高值;陆源有机质含量在表、底层出现不同态势,表层陆源有机物含量在湾中部海域最低,而底层则呈现出自湾内向湾口增加的趋势,主要受控于离岸距离和珠江冲淡水、粤东沿岸上升流输送的影响。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15CB452903,2015CB452902)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34)
【分类号】:X145
【正文快照】: 1引言海湾、河口等区域是连接大洋与陆地的重要沿岸生态系统,调控着海湾颗粒有机物的来源、迁移与转化,对于了解海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1—2]。不同于开阔大洋颗粒有机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湾颗粒有机物不仅与局地物理、化学、生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伟;张金萍;;室内悬浮颗粒的分布规律研究[J];大众科技;2007年03期
2 杨绍晋;倪骏;;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大气悬浮颗粒中的微量元素[J];环境科学;1982年02期
3 费镛,龚立,张红丹;人造悬浮颗粒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1991年08期
4 科苑;;“雾锁京城”原因探究:每个人都在排放悬浮颗粒[J];今日科苑;2013年06期
5 李力争;王大明;;近地面总悬浮颗粒的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5年06期
6 王发君,张德福;海洋倾废中悬浮颗粒的初始沉积[J];海洋环境科学;1991年04期
7 邓国祥;赵学武;;送风口远离掘进面隧道内悬浮颗粒分布排出情况[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3年04期
8 刘书琴,曹竹友,李治民,常书建,罗冰;声悬浮颗粒的加热实验研究[J];化工冶金;1994年03期
9 ;“雾锁京城”原因探究:每个人都在排放悬浮颗粒[J];现代养生;2013年06期
10 Shaw C. Liu,Charles C.-K. Chou,Saint-Jer Huang,Chung-Ming Liu,Chea-Yuan Young;大气悬浮颗粒的长途输送及其对台湾空气质量的影响(英文)[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孔清;汤广发;龚光彩;;室内悬浮颗粒的数值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郑晓春;以发现空中悬浮颗粒影响降雨[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通讯员 兰博文 张雪梅;多因素叠加 雾霾锁冰城[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李龙;提高空气治污标准,何待“时机成熟”?[N];广州日报;2011年
4 聂翠蓉;人造卫星可识别大气人为污染物[N];科技日报;2002年
5 记者 蓝建中 齐晗毓;日本PM2.5升高不能赖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源 任松筠 仲崇山 吕妍 王拓;经历雾霾,,唤醒了转型的自觉[N];新华日报;2013年
7 沈晋明 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气净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教授;抗击雾霾,先做科学调查再对症下药[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玲;淮南市空气悬浮颗粒特征及污染物的树木监测[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杨娟;悬浮颗粒数的质量分布信息模型及其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艳;碱性环境下悬浮颗粒迁移特性的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施刘远;水体悬浮颗粒声学测量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剑;油田污水中悬浮颗粒在氧化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与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孔清;室内悬浮颗粒数值研究及辐射计算[D];湖南大学;2003年
5 孔敏;大气中不同悬浮颗粒消光特性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7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15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