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微波注入对流层对氟利昂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高功率微波注入对流层对氟利昂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功率微波 氟利昂 自由电子 时域有限差分法
【摘要】:采用高功率微波注入大气的方法来促进氟利昂的分解具有一定可行性,本文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电流密度控制方程等,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定量分析了高功率微波注入不同对流层高度促进电子生成从而促进氟利昂分解的过程.结果显示,在微波作用下,电子数密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最大能达到1017cm~(-3);电子对氟利昂的分解主要发生在电子衰减过程中,利用估算公式和化学反应过程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分解率一致,能够达到6%.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37500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杰出人才项目(批准号:2011CDA099)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X515
【正文快照】: 阈值[8-11].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结合时域有限差1引言分法(FDTD)[12]研究高功率微波传播过程中的大气电离规律[13-15],如袁忠才等[13]分析了等离子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及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体电子密度和高功率微波传输特性的变化;唐涛改变,如氟氯烃(CFCs,又名氟利昂)和含溴氟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桦,王德文,张飒,周涛,杨怡,胡文华;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及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2期
2 赵飞;程乃平;张保忠;;不同姿态机箱侧缝对高功率微波耦合的影响[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忠才;时家明;;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艳;马弘舸;孟凡宝;蔡武川;李科;曹学军;陈冀;赵刚;;计算机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周坦然;罗勇;吴蕾蕾;;用于高功率微波测量的小孔耦合的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涛;廖成;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条件下的频谱数值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薛谦忠;刘濮鲲;;HPM在大气的传输问题研究及应用[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舒挺;习锋;李继健;;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国治;;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浅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钟哲夫;李浩;;高功率微波输出窗的介质物理光学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前红;董志伟;;两束高功率微波相交区域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杨一明;朱占平;曾继来;钱宝良;;高功率微波与电子系统电路单元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无影利剑——高功率微波[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问题的混合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唐涛;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耦合与传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张强;高功率微波多管合成双波段辐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秋实;高功率微波窗口击穿及馈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国林;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张政权;新型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在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牛新建;高功率微波传输线及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子贤;基于RCM的混沌腔体电磁耦合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欢丽;波导等离子体限幅器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恒;高功率微波器件全局优化算法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郭力铭;无导引磁场X波段Cerenkov型高功率微波振荡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余龙舟;基于漏波波导的L波段高功率微波天线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刁振河;高功率微波防护的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曾继来;计算机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李瀚宇;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9 张海伟;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依军;高功率微波器件及热效应分析软件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19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