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长春市净月区和朝阳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0 11:30

  本文关键词:长春市净月区和朝阳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采暖期 非采暖期 PM. PM 扫描电镜


【摘要】:分别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采集了长春市净月区与朝阳区的大气颗粒物,研究其污染特征的差异,并进行了形貌分析。结果表明:(1)净月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4.86、87.10μg/m~3,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9.07、138.72μg/m~3;朝阳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4.48、110.01μg/m~3,PM_(10)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75.07、147.50μg/m~3。整体上,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浓度低于采暖期。(2)无论是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净月区PM_(2.5)与PM_(10)浓度均明显低于朝阳区。(3)净月区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来源主要是柴油尾气、燃煤源与生物质燃烧;非采暖期,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土壤扬尘与某些工业排放对大气颗粒物贡献较大。朝阳区大气颗粒物来源较净月区复杂,这与两个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功能有直接的联系,建筑扬尘对于朝阳区大气颗粒物的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东北与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No.2013BAC09B01) 吉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东北粮食主产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与应用”(No.20130204050SF)
【分类号】:X513
【正文快照】: 大气颗粒物的成分是影响能见度、云的形成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1]。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大气颗粒物是主要污染物之一,成为环境监测和治理的一个重点[2]。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大气污染物[3]1-2,近年来细颗粒物来源复杂且污染问题严重这一现象愈加的凸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哲;辽阳市冬季采暖期环境空气污染分析[J];化学工程师;2004年05期

2 刘兵;铁岭市采暖期环境空气中污染物超标原因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2期

3 吴水平,兰天,左谦,刘文新,曹军,李本纲,徐福留,沈伟然,秦保平,孙韧,张文具,陶澍;天津地区一些降尘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4 黄丽坤;王广智;王琨;袁中新;左金龙;;哈尔滨市采暖与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5 张婕;刘海文;肖国杰;冯婉;;采暖期前后兰州城市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2年02期

6 ;打好采暖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J];环境保护;2013年21期

7 乔佳佳;祁建华;刘苗苗;范得国;石金辉;高会旺;;青岛采暖期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颗粒态无机氮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1期

8 邓丽;;张掖市城区采暖期环境空气中污染物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李运志;;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秦皇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J];科技视界;2014年17期

10 池春月;;临汾市区采暖期大气污染原因及经济损失分析[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实;王宁;王新国;;长春市非采暖期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研究[A];“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2年

2 陈连侠;鹿翠华;王时引;刘建青;张红艳;;枣庄近48年采暖期气候条件变化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刘金婷;许新路;黄毅;;近60a邢台市气候变化对采暖期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4 张雪梅;郭家林;兰博文;江志红;;城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均生函数模型预测的能源调控方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张雪梅;江志红;姬菊枝;兰博文;郭家林;;城市采暖期气温变化特征及其能源调控方法[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巨天珍;师贺雄;王彦;葛建团;张斌才;林郁;李磊;;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下兰州市SO~2空间分布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马丽云;曹磊;李杨;刘新春;;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pm_(10)的监测与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张海霞;董占强;王丽英;;邯郸市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王丛梅;范引琪;张海霞;;京津冀采暖期区域大气污染天气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史s,

本文编号:1206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06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