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异质性技术创新对碳强度的影响——基于全球专利数据

发布时间:2017-11-25 05:02

  本文关键词:异质性技术创新对碳强度的影响——基于全球专利数据


  更多相关文章: 清洁技术 污染技术 异质性影响 碳强度 专利


【摘要】:基于全球专利数据库(PATSTAT),采用高价值专利统计方法,测算各国在汽车、燃料、照明和能源生产四大领域内清洁技术和污染技术的创新水平;再利用1996—2011年全球15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类别技术创新对碳强度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汽车、燃料、照明和能源生产4个领域内,中国清洁技术和污染技术的创新指标皆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前者提升速度更快。不同类别技术创新对碳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清洁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污染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碳强度变化对后者的敏感性更高。为了避免清洁技术创新的碳强度抑制效果被污染技术创新所抵消,有必要将经济资源更多地配置于清洁技术研发活动中,并逐步消除对污染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驱动的陕西省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实现路径研究”(2016D036);陕西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陕西经济增长的供给侧改革财政政策着力点研究”(2016D013)
【分类号】:X32;F273.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为了履行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以下简称“碳强度”)必须在未来15年内迅速下降,相比2005年水平的削减程度高达60%~65%(国家发改委,2015)[1]。在各种解决方案中,技术创新与进步被认为是缓解气候变化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其影响效果甚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企业技术创新要计成本[J];中华纸业;2000年10期

2 森林;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的创业精神[J];中华纸业;2000年11期

3 胡凤英,贾振宏;浅谈技术创新的类型[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1期

4 孙晓芹;美国推进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与思考[J];纺织器材;2000年06期

5 覃家君,谭志坚;地堪单位技术创新的思路与对策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6 ;企业应增强技术创新意识[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7 美欣;企业应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几个方面[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0年01期

8 傅蕴德;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0年01期

9 宫衍秀,李明光;企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0年04期

10 李公达;谈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J];山东冶金;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文;;技术创新的意义、内涵和环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聂忠良;;坚定不移地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陈坤木;;论制度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王世章;冀红玲;;技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马成才;;构建生产力促进发展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胡文效;;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公司发展[A];2000年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晶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探讨[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夏保华;;关于工程技术创新的若干思考[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10 赵建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和思路[A];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任华哲 郑鸣;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体系的重构[N];光明日报;2003年

3 景柱 曾广波 彭福扬;把生态追求纳入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N];人民日报;2003年

4 本报评论员;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N];人民日报;2005年

5 杜小娟;技术创新,主导医药的明天[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辛酉;让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助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7 张峰;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动力[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万丹;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述评[N];人民日报;2006年

9 李士;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的联系与区别[N];学习时报;2006年

10 余鹏;攀冶机电分公司技术创新重实效[N];中国冶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怀伏;技术创新溢出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陈仲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边云岗;企业技术创新错误系统分析与消错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唯一;农户技术创新采纳决策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李靖;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其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国丽娜;中国政府间接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党国英;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8 罗明新;企业高管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任劭U,

本文编号:1224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24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