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特征

发布时间:2017-12-08 20:23

  本文关键词: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动力作用 悬沙 加长型环形水槽 水流流态 吸附-沉降试验 淮河泥沙吸附行为


【摘要】:为了研究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规律,在加长型环形水槽中进行不同流速、初始磷质量浓度及含沙量条件下泥沙对磷的吸附以及磷在水深方向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长型环形水槽内试验段流速的垂向分布满足对数规律。溶解性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在水深方向非均匀分布,中部水深处磷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流速影响下的吸附规律取决于水相磷质量浓度:磷质量浓度较低时,流速越大对应的单位泥沙吸附量越小;磷质量浓度较高时,流速越大对应的吸附量就越大。泥沙质量浓度越小,初始磷质量浓度越大,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越大。一阶、二阶动力学方程能够更好地表征淮河泥沙的吸附行为。伴随着泥沙沉降,水体磷质量浓度先增大、后降低,且在沉降0.25 h达到最大值。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9085,51239003)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1007)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开放研究基金(2015HLG01)
【分类号】:X52;X143
【正文快照】: adsorption-deposition experiment;adsorption behavior of sediment in Huaihe River泥沙作为天然河流的重要组成因子,其表面的大量活性物质会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1]等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影响水体水质。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性因子[2-4],其与泥沙颗粒表面具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洋;余维维;成浩科;李金书;唐洪武;;淮河中游泥沙对磷吸附/解吸规律[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赵汗青;唐洪武;李志伟;袁赛瑜;肖洋;吉飞;;河湖水沙对磷迁移转化的作用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04期

3 王道增;周旭;朱红伟;程鹏达;钟宝昌;;再悬浮底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层释放特征[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4年05期

4 唐洪武;袁赛瑜;肖洋;;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5 徐华;夏云峰;陈中;吴道文;;崩破波作用下粉沙悬浮运动特性的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12年05期

6 孙东坡;李彬;童彤;张晓雷;杨真真;;河流泥沙的环境效应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6期

7 周家俞;刘亚辉;吴门伍;王召兵;陈广云;;泥沙粒径与水流紊动关系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年05期

8 郭长城;王国祥;喻国华;;天然泥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9期

9 李一平,逄勇,陈克森,彭进平,丁玲,金鹰;水动力作用下太湖底泥起动规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10 张斌亮,张昱,杨敏,黄清辉,刘敏;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湖泊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成华;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飞;李志伟;赵汗青;;水动力作用下泥沙对磷的吸附特征[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2 高小孟;李一平;杜薇;罗潋葱;李慧峗;戴淑君;许益新;张兴通;邱勇军;;太湖梅梁湾湖区悬浮物动态沉降特征的野外观测[J];湖泊科学;2017年01期

3 李玲;张晴晴;申禹;;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在生物膜上吸附热力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4 陈方鑫;张含玉;方怒放;史志华;;利用两种指纹因子判别小流域泥沙来源[J];水科学进展;2016年06期

5 于杨;黄廷林;史建超;文刚;;水源水库致嗅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时空变化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10期

6 傅伯杰;潘乃青;;中国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6年07期

7 金晓丹;吴昊;王启明;高何凤;狄瑜;陈何潇;曹红军;陈秋颖;;钙离子和pH对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水体磷浓度的影响[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6年05期

8 王俊岭;秦全城;张玉玉;张雅君;冯萃敏;许萍;李俊奇;;河砂对径流污染物吸附效果试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09期

9 邱阳;苗作云;刘学芝;;藻华黑水团对上覆水体营养盐变化的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03期

10 施科;方磊;夏禹明;;土工格室降低湖泊内源释放模拟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江成;水体扰动对藻生长机制与QCS水库富营养化控制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王金霞;溶藻细菌S7溶藻特性、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谢恩;环形推流反应器流态分析及反硝化除磷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官涤;巢湖西半湖水华暴发的多元驱动因子分析及趋势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卜发平;临江河回水河段富营养化特性、机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郑剑锋;临江河回水区富营养化预测及生态浮床治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黄钰铃;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华生消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明亮;河流水动力及水质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帆琦;沙茜;张维昊;詹颖菲;何君;杨弯弯;韩峰;;武汉东湖和南湖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J];湖泊科学;2014年03期

2 夏波;张庆河;蒋昌波;聂小保;;水体紊动作用下湖泊泥沙解吸释放磷的实验研究[J];泥沙研究;2014年01期

3 唐洪武;袁赛瑜;肖洋;;河流水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效应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4 朱红伟;程鹏达;钟宝昌;王道增;;Hydrodynamic effects on contaminants release due to rususpension and diffusion from sediment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3年05期

5 Yang XIAO;Xiao-lian ZHU;Hao-ke CHENG;Kai-jie LI;Qi LU;Dong-fang LIANG;;Characteristics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by sediment mineral matric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J];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年03期

6 王雯雯;王书航;姜霞;王岩;王金枝;;洞庭湖沉积物不同形态氮赋存特征及其释放风险[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6期

7 申禹;李玲;;附着生物膜的泥沙颗粒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J];水利学报;2013年04期

8 朱红伟;蒋基安;程鹏达;王道增;;泥沙污染物起动再悬浮释放机理[J];水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9 FAN Jing-yu;HE Xiao-yan;WANG Dao-zeng;;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ediment size and porosity on contaminant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interfacial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3年01期

10 郑西来;张俊杰;陈蕾;;再悬浮条件下沉积物内源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福盛;;泥沙颗粒在静水中沉降的聚结现象和处理[J];人民长江;1980年01期

2 刘博;杨爱;;多泥沙河流中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7年S2期

3 韦鹤平,黄晓琛,李敏;长江口泥沙对磷的缓冲作用研究[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温志敏,刘振英;河流泥沙颗粒的全静态沉降分析技术[J];中国粉体技术;1999年05期

5 向治安;长江泥沙颗粒级配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水文;1993年02期

6 王华;逄勇;谢飞;;感潮江段影响的湖库水文、水质及泥沙基本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3期

7 夏波;张庆河;蒋昌波;聂小保;;水体紊动作用下湖泊泥沙解吸释放磷的实验研究[J];泥沙研究;2014年01期

8 陈明洪;方红卫;陈志和;;泥沙颗粒表面磷吸附分布的实验研究[J];泥沙研究;2009年04期

9 刘明月,刘木林;GDY—1型光电颗粒分析仪测定粗颗粒泥沙级配的方法试验[J];水文;1991年02期

10 何用,李义天,郜会彩,王家生;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丽;时文博;王德忠;刘树群;曹烨;;黄河山东段泥沙颗粒分析技术综述[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2 赵淑饶;赵新生;李静;;黄河水文现代泥沙粒度粒形分析技术及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张娜;孙连成;;华能营口电厂三期工程取排水泥沙及温排水数学模型试验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红卫;;环境泥沙的表面特性与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吕曼;王秀芳;;山东黄河泥沙颗粒分析技术研究与展望[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徐啸;佘小建;崔峥;;港口、航道泥沙骤淤问题初探[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肖肖;赵晓冬;;河口海岸地区取水工程泥沙淤积研究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8 王荣新;林云发;杨波;马继建;胡家庆;;泥沙观测重量法与体积法换算方法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王道增;樊靖郁;钟宝昌;;上海长江口陈行水库泥沙沉降率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附录C 泥沙物理量、术语及有关规定[A];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傅菁 特约记者 周明;长江泥沙分析实现“数字化”[N];人民长江报;2006年

2 吕曼;山东水文水资源局泥沙颗粒分析资料通过复审[N];黄河报;2006年

3 陶小军;“黄河·龙”的泥沙人生[N];黄河报;2009年

4 记者 傅菁 贾茜 通讯员 周波;三峡泥沙报汛扫除盲区[N];人民长江报;2014年

5 通讯员 张勇林 周明 记者 刘志伟;长江水文在全国率先实现泥沙自动报汛[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菲;泥沙颗粒运动规律及非线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2 陈志和;泥沙吸附重金属铜离子后表面形貌及结构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陈明洪;泥沙颗粒吸附磷的规律及微观形貌变化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4 张二凤;长江中下游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来源及入海泥沙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金凤;基于格子玻耳兹曼方法的粘性泥沙絮凝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曹永港;考虑尺度效应的泥沙颗粒周围水动力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赵慧明;泥沙颗粒生长生物膜后基本物理性质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延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宝塔山橡胶坝泥沙清淤方案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郭巍巍;泥沙分选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王剑;降雨驱动下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征及搬运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邢茹;床面泥沙暴露度研究及其在起动公式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史金权;泥沙分选装置分选流场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6年

6 崔贺;河口粘性泥沙基本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澍;淤积泥沙浑限状态微观结构的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俊;激光泥沙颗粒分布测试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9 赵明;粘性泥沙的絮凝及对河口生态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黄敏;泥沙对总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及总磷含量预测[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7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67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