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分子印迹联用检测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分子印迹联用检测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 银粒子 核壳印迹微球Ag-MPs 对特-辛基酚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特别是酚类内分泌干扰物(PEDs),造成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锐减。PEDs在环境中分布非常广泛,且含量非常低,难以被检测出,因此发展快速、高灵敏度、经济高效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因其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中污染物的检测,但其拉曼基底不稳定且不具有特异性选择,易受环境中其他杂质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分子印迹技术(MIT)作为一种特异性分离吸附的技术,可以弥补SERS技术的不足,使得SERS不能进行特异性选择的缺陷得到有效的解决。将SRES技术和MIT技术结合起来,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不仅可以提高SERS的检测灵敏度,还可以避免其他污染物的干扰,为痕量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将SRES与MIT相结合,制备出一种以银粒子为核,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壳的印迹微球Ag-MIPs。分别采用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钠两种还原法制备银粒子,并作为SERS活性基底,以辛基酚(OP)为探针,测其SERS增强效应,结果表明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银粒子更适合作为分子印迹微球的银核;通过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在银粒子的表面沉积SiO2,制备了7nm,15nm,25nm,35nm,50nm等包覆厚度的Ag@SiO2粒子,以OP为探针测得Ag@SiO2粒子的SERS效应与OP的浓度、粒子的壳层厚度及粒子浓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并以此法测得的OP的最低检测限为1μg/L:采用硅胶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水解TEOS获得的硅胶粒子为载体,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OP为模板分子,成功制备具了有选择性吸附的MIPs。通过MIPs对OP进行选择性吸附,在动力学中得出MIPs在6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状态,此时达到MIPs的最大吸附量为33.465μmol/g;以Ag@SiO2粒子为载体,APTES为功能单体,OP为模板分子,在银粒子表面制备一层分子印迹膜,成功制备了核壳式分子印迹微球Ag-MIPs。以OP为探针,通过Ag、Ag@SiO2和Ag-MIPs三种粒子的SERS活性对比,表明Ag-MIPs的SERS增强效应最强,并测得其对OP的最低检测限为10'12mmol/L,说明Ag-MIPs的外层的印迹膜发生了选择性吸附,使微量的OP可以富集在Ag-MIPs粒子的表面,使SERS信号增强,充分证明了分子印迹技术与SERS技术联用的可行性。印迹微球Ag-MIPs成功的将MIT与SERS技术结合起来,使两者的优势共同发挥出来,提供了一种具有选择性吸附和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为物质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检测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亚岐,牟世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及其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国松,王颖臻,曹秋娥,丁中涛;非共价分子印迹体系的快速筛选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闫长领;卢雁;;核-壳结构蛋白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学军;许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迹的印迹效率及其评价[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车爱馥;吴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6 刘伟;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的研究与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9年02期
8 黄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许志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邓安平;;分子印迹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王红飞;张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迹功能材料[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富;杜学忠;;含糖配体二元单层膜增强靶向蛋白识别及其生物传感:表面分子印迹[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又文;黄招发;杨挺;;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人血清中的头孢硫脒[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文国;闫明;吴国是;刘铮;;溶剂对分子印迹介质吸附特性的影响: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苏海佳;谭天伟;;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红外谱图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设计高效分子印迹人工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坚;丁学全;潘勇;王艳武;赵建军;刘卫卫;;单[6-脱氧(1,10癸二硫醇)巯基]β-环糊精的分子印迹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周靖;侯建国;周汉坤;干宁;;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志勇;;辅助模板法合成均匀分子印迹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许秀竹;陈水挟;;罗丹明B分子印迹纤维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园;单慧燕;胡碧炜;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香;分子印迹与纳米修饰技术在生物、药物分子识别与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赵s钅,
本文编号:1292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9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