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种植制度对长江下游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6 22:19

  本文关键词:种植制度对长江下游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种植制度 稻田 温室气体 排放


【摘要】:为了精确估算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为制定合理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在江苏省苏州市进行了5年田间定位试验,设计水稻-休闲(T_1)、水稻-黑麦草(T_2)、水稻-紫云英(T_3)、水稻-小麦(T_4)和水稻-油菜(T_5)等5种种植制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制度下稻田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度对稻季、非稻季以及周年的CH_4和N_2O排放以及总增温潜势均有极显著影响;周年CH_4总排放量表现为T_3(294.97 kg/hm~2)T_1(151.04 kg/hm~2)T_5(123.89 kg/hm~2)T_4(119.33 kg/hm~2)T_2(111.92 kg/hm~2);周年N_2O排放总量表现为T_5(3.26 kg/hm~2)T_4(2.56 kg/hm~2)T_2(2.33 kg/hm~2)T_3(2.26kg/hm~2)T_1(1.42 kg/hm~2);不同种植制度处理周年排放的CH_4和N_2O所产生的总增温潜势以T_3(8 857 kg/hm~2)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见,采用水稻-紫云英种植制度会明显增加长江下游稻田甲烷排放和温室效应。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3122)
【分类号】:S181;S511
【正文快照】: 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重要痕量温室气体[1],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分别约为15.0%和6.0%[2],并以每年0.6%和0.2%~0.3%的速率增长[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厚tD;中国种植制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有关问题 Ⅱ.我国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主要问题[J];中国农业气象;2000年02期

2 孙畅 ,王志禄;独特的气候对陇南山区种植制度的影响研究[J];甘肃科技;2002年Z1期

3 彭汉艮,姚霞,朱艳,曹卫星;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邹希云;刘电英;文强;莫松柏;张选民;邹胤;;一个适用于地方农业种植制度的最优气候决策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06年01期

5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俞芬;张静芬;张轶秀;;基于数据处理及图件的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6 郑冰婵;;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02期

7 王明田;曲辉辉;杨晓光;张晓煜;李茂松;;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8 胡家祺;;发展持续性的农田生产系统和种植制度[J];耕作与栽培;1985年02期

9 陈惠,林添忠,蔡文华;气候变化对福建粮食种植制度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1999年01期

10 赵锦;杨晓光;刘志娟;成迪芳;王文峰;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强;;一个适用于地方农业种植制度的最优气候决策方法[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萍;王瑞芳;葛淑芬;张仁祖;江尊远;;徐州地区气候变化与农业种植制度改革[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王晨;气候在变化,种植制度和作物体系怎么变?[N];中国气象报;2014年

2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赵瑞;紧跟“变暖”脚步调整种粮策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汉艮;种植制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郭红梅;两种种植制度下土壤—作物体系的氮养分调控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7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297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a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