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东平湖溶解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及与营养物质的耦合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7:31

  本文关键词:东平湖溶解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及与营养物质的耦合关系研究 出处:《聊城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溶解性有机质 营养盐 耦合关系 平行因子分析法 东平湖


【摘要】: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最后一级调水湖以及山东省西水东调的水源地,其水质状况对受水区的用水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为系统了解东平湖营养盐来源及其水环境现状,并探究东平湖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特征,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法,利用紫外光谱吸收技术和三维荧光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对东平湖营养盐和溶解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此,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东平湖自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的一百多年间,水环境变迁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即主要受黄河;的影响。人类历史时期虽然环湖而居,活动相对频;繁,但对东平湖影响相对较小,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平湖水环境的变迁才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检测并结合已有文献,得出东平湖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东平湖水质和富营养化迅;速恶化。(2)大汶河采样调查区域以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为主,氮元素大量入河,造成汶口坝到湖内到出湖口递减的变化趋势;大汶河对东平湖TP贡献不大,两者氮磷比均为磷限制,其中大汶河更为严重;汶口坝形成“湖泊效应”造成各营养盐均显著高于大汶河其他点位。通过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大汶河采样点共解析出4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3和类蛋白荧光组分C2、C4。总CDOM荧光强度表现出外源特性,但以类蛋白荧光组分为主。(3)不同强度水动力扰动引起沉积物再悬浮,对SS等水体颗粒物影响显著,而DTN和DTP等溶解态物质由于颗粒物吸附和生物快速利用,却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表征腐殖化指数、内源生物活性、DOM来源及其降解程度的荧光指数和表征CDOM分子质量大小的M值也未因为不同强度水动力扰动而发生变化。有机物溶解态与颗粒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POM受到水动力扰动的显著影响,但在颗粒中的比重随扰动增强而变小,DOM并未随不同强度水动力扰动而发生明显变化,同时,a(355)对照组和实验组也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强度水动力扰动并未对CDOM浓度产生影响。(4)平行因子分析法将东平湖中CDOM分为2类4个不同组分,分别是类蛋白荧光组分C2、C4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C3。C1~C4的激发波长Ex,发射波长Em分别为(225/305,386 nm)、(240,360 nm)、(260,432 nm)和(225/275,304 nm)。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3表现出由河口向湖心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类蛋白荧光组分C2具有由湖心向四周递减的浓度梯度变化。东平湖夏季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等水质参数处在中富 富营养化水平,总体水质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水质标准,总氮浓度高于V类水质标准,仍未满足调水水质要求,各水质参数均表现出强烈的外源性。陆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与COD和DOC浓度等水质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类蛋白荧光组分C2与总氮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用CDOM荧光反演东平湖水质参数,可以对东平湖富营养变化进行快速、长期的监测。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中坚,刘广深,刘维屏;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环境特性与行为[J];环境化学;2003年05期

2 郭杏妹;吴宏海;王伟伟;曾丁才;林怡英;;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表面反应性的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7年01期

3 唐东民;伍钧;陈华林;周江敏;祝亮;;溶解性有机质对苄嘧磺隆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4 徐慧;;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5 王志霞;葛小鹏;晏晓敏;林进;周岩梅;王东升;;溶解性有机质对菲在沉积物上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6 沈亚婷;;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植物吸收-输送-贮存重金属的影响研究现状与进展[J];岩矿测试;2012年04期

7 郑晓冬;乔显亮;肖杰;王晓晨;;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对三氯生光解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10期

8 吴济舟;张稚妍;孙红文;;无机离子对芘与天然溶解性有机质结合系数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0年06期

9 杨帆;朱晓敏;黄清辉;李建华;;崇明岛前卫湖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同斌,陈志军;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对污染物吸附和解吸行为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华林;周江敏;Weilin Huang;潘叶敏;钟春节;;溶解性有机质分组组分对土壤吸附芘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廷廷;余向阳;刘贤金;张超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对生物质炭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肖小雨;邱宇平;盛光遥;;溶解性有机质对黑碳吸附敌稗的抑制作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Sheela G.Agrawal;Ryan L.Fimmen;Yuping Chin;马丽颖;;黄腐酸和湖泊微孔水对Fe(Ⅱ)还原Cr(Ⅵ)为Cr(Ⅲ)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文伶;孙红文;汪磊;;人工及天然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分配[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闻;卢媛;张艳伟;孙红文;;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对黑炭吸附芘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凌婉婷;溶解性有机质对莠去津在土壤/矿物-水界面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姣;全氟化合物与溶解性有机质在PM_(2.5)中的污染特征[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任政;煤矿区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齐磊;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4 杨兰兰;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典型抗生素甲硝唑光降解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5 李昆;城市雨水管网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年

6 刘学利;东平湖溶解性有机质的组分特征及与营养物质的耦合关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7年

7 赵劲松;污染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特征化合物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祝亮;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对铜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9 唐东民;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解吸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10 肖q辖,

本文编号:133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