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与餐厨垃圾联合生物蒸发处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与餐厨垃圾联合生物蒸发处理研究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垃圾渗滤液经两级DTRO工艺产生的浓缩液和餐厨垃圾是目前环境领域较难处理的两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两级DTRO浓缩液具有污染物含量高、危害严重、处理工艺复杂、投资运行成本高等技术特点,占垃圾渗滤液原液体积的8%~30%;餐厨垃圾其有机质含量高(COD高达200~300 g·L~(-1))、含水率高(70~85%)、油脂含量高,收集、运输和处理难度大,易腐烂发臭、滋生病原菌,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且产生量逐年增加,造成疾病的传播。由此可见,开发经济高效的浓缩液和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任务。生物蒸发(bioevaporation)技术是一项新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本研究用生物干化污泥作生物蒸发膨胀剂和微生物载体进行垃圾渗滤液两级DTRO浓缩液和餐厨垃圾联合处理,餐厨垃圾的高有机质含量为浓缩液提供碳源补充,实现浓缩液和餐厨垃圾两种废物的同步处理。论文中一共进行了四组批式补料多轮浓缩液和餐厨垃圾联合生物蒸发处理实验:首先将浓缩液和餐厨垃圾混合得到COD为40、80、120和160 g ·L~(-1)的混合液进行联合多轮生物蒸发处理可行性分析;然后将脱水污泥经过空气干化和生物干化过程得到含水率分别为61.82%、52.77%、44.69%、40.81%、37.06%、33.92%、30.59%和 17.92%的生物干化污泥,研究生物干化污泥初始含水率对多轮生物蒸发过程的影响;其次,将浓缩液和餐厨垃圾的投加量分别设为.100%、95%、90%和85%(下轮的添加量相对于上一轮的添加量)进行多轮生物蒸发处理,研究不同浓缩液和餐厨垃圾的投加量对多轮生物蒸发的影响;最后,控制通风速率分别为0.020、0.035和0.050 m3 kg TS~(-1) h~(-1)进行多轮生物蒸发处理,研究不同通风速率对多轮生物蒸发的影响。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浓缩液和餐厨垃圾的混合液COD值越高生物蒸发效果越好。混合液COD为160 g ·L~(-1)时生物蒸发效果最好,但是综合考虑浓缩液的处理效率和浓缩液的处理量,混合液COD为120 g · L~(-1)能实现浓缩液和餐厨垃圾联合生物蒸发处理,处理的浓缩液和餐厨垃圾质量比接近1:1。(2)生物干化污泥初始MC越低(不低于30%)生物蒸发效果越好。用于多轮生物蒸发的最佳生物干化污泥初始MC在30~45%之间,对应加入餐厨垃圾与浓缩液混合液后堆体的含水率在35~50%之间较为适合。(3)浓缩液和餐厨垃圾的投加量越小生物蒸发处理效果越好。虽然投加量为85%时生物蒸发效果最好,但其高效的水分去除被认为不是依靠代谢热的蒸发。此外,投加量为85%时处理的浓缩液和餐厨垃圾没有投加量为90%多。综合处理效率和处理量,浓缩液和餐厨垃圾的投加量为90%最为适合多轮生物蒸发处理。(4)低通风速率使堆体温度累积形成高温,但不能将蒸发的水蒸气有效带出反应堆体,水蒸气又冷凝再次回到污泥堆体,高通风速率带走了堆体内的代谢热,使得代谢热不能在堆体内累积,其高效的水分去除是由于风干作用;通风速率为0.035 m3kgTS~(-1)h~(-1)时能满足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在不带走堆体内大量代谢热的同时可以将蒸发的水蒸气有效带出反应堆体,实现了高效的水分去除。(5)当浓缩液和餐厨垃圾混合液COD为120 g·L~(-1),生物干化污泥初始MC为32.59%,浓缩液和餐厨垃圾投加量为90%,通风速率为0.035m3 kg TS~(-1)h~(-1)的最佳实验条件下,浓缩液和餐厨垃圾5轮联合生物蒸发处理过程中,水分总去除效率高达96.7%,对应消耗总的VS为96.5%,实现了高效多轮次的浓缩液和餐厨垃圾联合生物蒸发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03;X7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越青,周迎艳;上海市餐厨垃圾的管理[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1期
2 沈雪海,俞凯觎;餐厨垃圾的管理和处置[J];今日科技;2003年10期
3 ;杭州市加强餐厨垃圾管理[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4期
4 俞觊觎,沈雪海;餐厨垃圾的管理和处置[J];杭州科技;2004年02期
5 方战强;吴坚;鲍伦军;;餐厨垃圾处置方法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唐敏;熊强;;重庆城市餐厨垃圾管理对策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2期
7 赵蔚蔚;闫永强;;沈阳市餐饮业餐厨垃圾性状及产生量的调查[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2期
8 ;北京市餐厨垃圾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年05期
9 王莉;刘应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餐厨垃圾产生量预测的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潘丽爱;张贵林;付瑶;蒲红艳;;餐厨垃圾好氧降解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J];粮油加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平;王文华;;我国餐厨垃圾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李巧莲;朱立奎;;浅析餐厨垃圾的利用和处理[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3 蔡华青;乔鹏程;梁晓霞;;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处理对策概述[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餐厨垃圾综合治理必须立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丹丹;吴畏;;餐厨垃圾发酵制乳酸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6 李澄;;江苏省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工程规划)[C];2012年
7 张画炜;;餐厨垃圾单独处理必要性及基本技术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8 王阳;林聪;侯雨;张倬;;关于我国餐厨垃圾处理的探究[A];沼气发展战略和对策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沈剑山;颜晓英;蒋宏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及综合利用技术[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爱年;刘爱良;;餐厨垃圾管理立法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小岑鸟;厦门管好餐厨垃圾[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杨涛军;银川餐厨垃圾治理寻求突破[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记者 邱霞;餐厨垃圾今后都要集中处理[N];杭州日报;2005年
4 记者 施建 谢若闲 通讯员 穗仁宣;广州日产“餐厨垃圾”近千吨[N];民营经济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于翔 杨涛军 申东 马钦麟;餐厨垃圾“病”临城下[N];宁夏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涛军 申东 于翔 马钦麟;餐厨垃圾问题不容漠视[N];宁夏日报;2005年
7 记者 于翔 实习生 李峰;首府餐厨垃圾统一处置项目正式启动[N];宁夏日报;2005年
8 记者 吴建龙;兰州定点收集餐厨垃圾[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9 杨涛 周顺新 阎静;治理餐厨垃圾咋就这么难[N];新疆日报(汉);2005年
10 记者 王东亮邋通讯员 郭卫东;奥运签约饭店餐厨垃圾定点消纳[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磊;寒冷地区餐厨垃圾干发酵及沼气微氧脱硫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翟宁宁;餐厨垃圾厌氧发酵过程稳定性及高效产气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石姗姗;餐厨垃圾糖化液发酵制丁醇及糖化残渣堆肥化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永梅;餐厨垃圾碳源的有效回收与强化脱氮原理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田宇;餐厨垃圾生化降解系统的优化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叶志隆;餐厨垃圾同步糖化发酵产乳酸与双水相分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邹德勋;以菌糠为调理剂的餐厨垃圾好氧堆肥技术及其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刚;餐厨垃圾的高负荷厌氧消化稳定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9 何清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稳定性检测系统开发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胡新军;利用大头金蝇幼虫生物转化餐厨垃圾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营军;杭州市餐厨垃圾现状调查及其厌氧沼气发酵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詹爱平;餐厨垃圾的源头减量处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苗珍珍;餐厨垃圾管理的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连红民;干式厌氧消化法处理餐厨垃圾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吴清莲;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红明;脱脂餐厨垃圾燃烧及灰熔融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智博;天水市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路线及主体工艺设计[D];兰州大学;2013年
8 王勇;基于改进型蚁群算法的餐厨垃圾收运路线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刘继舟;餐厨垃圾水解酸化过程中乳酸与丙酸含量的控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10 黄燕冰;餐厨垃圾高温干式厌氧消化工艺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5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