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碳汇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协调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林业碳汇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协调性分析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林业碳汇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经济效益和区域协调性。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测算了2013年我国各省(市、区)林业碳汇经济总产值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采用DEA模型,从碳汇投入产出角度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最后通过构建林业碳汇类型发展矩阵,探讨各地区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区域协调性。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D071)
【分类号】:F326.2;F224;X196
【正文快照】: 0引言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科学等领域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大气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迫在眉睫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低效率、高消耗向绿色、高效的集约化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新;;河南欧元项目碳汇计量初探[J];防护林科技;2014年09期
2 刘允芬;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J];农业环境保护;1998年05期
3 田琪;柯水发;杜欣;田国楷;;我国林业碳汇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的实证调查[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年02期
4 夏恩龙;江泽慧;李智勇;;中国竹林碳汇市场可行性研究[J];林业经济;2014年02期
5 刘慧;唐启升;;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1年03期
6 史军,刘纪远,高志强,崔林丽;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7 王奉安;;森林的碳汇作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5期
8 和兰娣;李宗逊;支国强;;昆明市区域碳汇估算[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1期
9 王佐仁;肖建勇;;关于碳汇统计测度的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张迎春;;创建青海碳汇功能区探讨[J];青海金融;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宝鑫;;浅谈基于碳汇理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谢淑娟;匡耀求;黄宁生;;我国发展碳汇农业的若干对策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董克库;米晓琴;李英;李忠有;;浅谈设立宁夏六盘山地区碳汇功能区的重要性[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4 张家来;袁传武;孙亮;郑兰英;林冬荣;张华;涂文海;;碳汇林的计量与监测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郭忠升;;碳汇林、植被承载力与森林可持续经营[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李丽娇;;国内外碳汇交易机制对我国省域林业碳汇补偿机制构建的启示[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于海良;杨莉;赵金华;宁叶茂;;重视河北草原碳汇价值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8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土壤碳汇能力衰退的生物炭修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王天津;;时代需要创立西藏区域碳汇功能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王天津;;加快发展北京市林业碳汇促进城乡一体化[A];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 郭健;开发草原碳汇功能 转变牧区发展方式[N];农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瑛;我区开启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功能研究[N];宁夏日报;2011年
3 记者 路平;广州将建国内首个林业碳汇交易平台[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刘娜微;林业血防工程碳汇功能明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李云平;我国加强发挥草原碳汇功能[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记者 高琳;致公党中央培育草原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记者 陈晓晨;将森林生态服务转化为碳汇收益[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蒋三乃 陈叙图;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实施[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9 赵雁屏;我省碳汇林面积已近4万亩[N];山西日报;2010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王天津;西藏可试点碳汇功能区[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玉姝;碳汇林项目融资主体行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颖;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英;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伟;基于碳中和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李建华;碳汇林的交易机制、监测及成本价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书红;小区域林地碳汇价值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常帆;基于遥感技术的麦田生态系统碳汇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孙艳芳;河南省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宁可;农户和国有林场碳汇供给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李娟;湖南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管理碳汇的核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胡越;林业碳汇减排量生产者权利的实现[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7 周敏;论构建我国的蓝色碳汇交易法律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吴作省;马尾松碳汇效率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9 王正淑;基于碳汇的县南沟流域退耕生态林补偿标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10 林海鹏;浙江省乐清市碳汇林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6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3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