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渣堆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数值仿真
本文关键词:铬渣堆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数值仿真 出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铬渣渗滤液 六价铬 地下水污染 耦合模型 土柱实验 数值仿真
【摘要】:针对铬渣堆场周边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以辽宁锦州铬渣堆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渗流理论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铬渣渗滤液中Cr(Ⅵ)在地下水系统中运移的耦合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测定了渗透系数、水动力弥散系数、吸附分配系数和迟滞因子等模型参数,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采取防渗措施前20年和防渗后30年Cr(Ⅵ)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结合现场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防渗前附近2 km村庄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防渗后污染物浓度的下降具有滞后性,体现对流和弥散作用是Cr(Ⅵ)在地下水中污染运移的主要作用,而吸附解吸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数值模拟值与监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定量化研究铬渣堆场区域地下水污染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Abstract]:The chromium slag surrounding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Liaoning, Jinzhou chromium sla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ercolation theory and solute transport theory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romium slag leachate Cr (VI) coupling mathematical model of transport in groundwater system, the dynamic soil column experim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coefficient, the adsorption model parameters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retardation factor, using the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for 30 years to take prevention measures 20 years before and after anti Cr (VI) migration regularity in groundwater system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verified with field monitor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epage front near 2 km the village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ed, seepage after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with a lag, reflect the convection and dispersion effect is Cr (VI) in the main underground water pollution migration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an not be ignor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nitoring results, which validates the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and provides reliable reference for quantifying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the chromium residue yard.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4106、51474122)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354)
【分类号】:X523
【正文快照】: 据统计,到2012年底,中国有400多万吨堆存铬渣没有得到有效处置[1].含有剧毒六价铬的铬渣经雨淋、水浸后,会对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研究铬渣堆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规律,将为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增;铬渣污染环境的经济损失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2年11期
2 李敬梅,李飒,王丽娟,杨进良;铬渣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在工程应用中的研究[J];粉煤灰;2003年03期
3 ;国家正在制定方案 彻底治理铬渣污染[J];新材料产业;2004年09期
4 盛灿文;柴立元;王云燕;李雄;;铬渣的湿法解毒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2期
5 谷军;宋开伟;钱觉时;;铬渣特性及解毒利用技术[J];粉煤灰;2007年02期
6 张茂山;肖勇;朱元洪;贾伟玲;王志云;孟凡伟;;铬渣治理技术及应用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10期
7 林杰;李洪福;;铬渣资源化治理的实践[J];节能与环保;2007年11期
8 曹泉;王兴润;;铬渣污染场地污染状况研究与修复技术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8期
9 李先荣;张国庆;陈宁;董明甫;秦龙;;铬渣治理新法综述[J];西部皮革;2010年07期
10 张美茹;唐丽艳;高俊升;赵薇;韩冬;赵福颖;;用铬渣配料生产水泥[J];辽宁建材;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先荣;张国庆;陈宁;董明甫;秦龙;;铬渣治理新法综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曹树梁;王东海;许建华;蔡滨;周蓬;石延岭;;铬渣对水系、土壤的污染和铬渣混凝土骨料[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杨占国;焦建中;;铬渣水浸解毒工艺[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柴立元;龙腾发;朱文杰;李雄;王庆伟;盛灿文;邓荣;;铬渣的生物治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5 孙萍;;铬渣的防渗堆放[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丽华;王恩德;;辽宁省新城子铬渣有毒物质含量分析及铬渣处理对策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赵光辉;常文越;陈晓东;刘智;王磊;;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铬(Ⅵ)迁移路径分析及耐铬植物初步筛选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杜玲枝;陈丙义;郑海金;陈湘;杨恩清;;铬渣湿法解毒及资源循环利用新工艺[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李志萍;谢振华;林健;;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探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10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A];200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成果[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方斌;两套方案处理33年存积铬渣[N];中国化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解小如;我们能在2008年前解决铬渣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周志中;筛选铬渣治理技术[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吴衍秋;青岛铬渣资源化利用又有新进展[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兰山;铬渣污染触目惊心 彻底根治技在何方[N];科技日报;2005年
6 吴衍秋 叶柏祥;50年铬渣污染难题终于破解了[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记者 王玲;沈阳30万吨铬渣处理工程开工[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记者 解小如;青岛提前告别铬渣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宋香宁;青岛实现铬渣跨行业应用[N];中国环境报;2006年
10 吴衍秋 叶柏祥 青环;钢铁业吃铬渣吃出多重效益[N];中国环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凯;铬渣的矿物属性框架及其化学处理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刘帅霞;两段式还原工艺解毒铬渣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3 刘春华;鲁北平原人口聚集区与非聚集区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及对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4 田华;基于过程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荣芳;扶余油田地下水污染及其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陈建平;海州露天矿闭坑后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庭;废弃矿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Hamadoun Bokar;利用GIS制图方法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环境和易损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马泽民;Achromobacter sp. CH-1菌解毒铬渣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张伟红;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鹏;基于生物质焦油还原的铬渣解毒机理与动力学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薛浩;酸化强化—电动修复铬渣场地污染土壤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伦莉妹;Microbacterium sp.GM-1矿化特性及其生物矿化胶结固化铬渣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向鹏;铬渣中铬的提取性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肖博;高温自蔓延技术处理铬渣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袁俊;铬渣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比选[D];吉林大学;2016年
7 吴星星;二氧化碳的铬渣封存及其对六价铬淋溶[D];浙江大学;2017年
8 陈丽鹃;强化Achromobacter sp.CH-1解毒铬渣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彭亢晋;还原铬渣去除废水中磷和铬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翟超;铬盐清洁工艺中铬渣的处理及利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2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4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