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对环境影响的地质因素
本文关键词:威远地区页岩气开发对环境影响的地质因素 出处:《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国内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钻井数量的增加,钻井与压裂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威远地区水文、页岩地质资料及页岩气钻井现场跟踪分析,结合矿物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威远地区页岩气钻井过程中污染环境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究。通过收集威远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及对页岩气开发污染现场水质检测分析,认为在页岩气开发井区内存在钻井液和压裂液污染环境的问题。其次,通过现场收集和分析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漏失的主要层位在须家河组、茅口组、栖霞组以及嘉陵江组,根据随钻数据、测井图像、岩心薄片等数据分析认为威远地区须家河组、嘉陵江组以及栖霞-茅口组地层构造缝、溶蚀缝发育,钻井过程中易造成钻井液的漏失,并结合公式计算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数据分析和样品实验可知威远地区页岩分布广泛,厚度较大,TOC含量普遍超过2mg/g,脆性指数在30%-60%,易于压裂形成大规模网缝。建立页岩脆性指数、杨氏模量及泊松比与压力宽度值预测模型,通过3种神经网络算法算法,在MATLAB R2013B中编程确定压裂宽度与脆性指数、杨氏模量及泊松比的关系的网络算法。由预测结果显示,RBF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根据压裂规模表明,页岩脆性指数高,微裂缝发育等,使得压裂规模较大,形成的网缝穿透上覆地层,由实验可知在低粘度压裂液和上覆高孔隙度地层等因素下,压裂液更容易出现渗流和运移。井区内发育的断层可成为压裂液运移和渗流至浅表地层的通道,造成环境污染,现场对水质的分析和压裂微地震监测可知,形成的网缝与断层连通可导致压裂液通过裂缝和断层运移和渗流。基于断层的压裂液运移数值模拟分析了在断层存在的情况下,压裂液渗漏点越靠近断层,压裂液的渗流扩散越明显。
[Abstract]:With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and the increase of drilling numbers,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ring drilling and fractur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Based on the hydrologic and shale geological data and the field analysis of shale gas drilling in Weiyuan area, combined with mineral and petrology and reservoir geology, the geological factors of shale gas drilling process in Weiyuan area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By collecting the hydrogeological data of Weiyuan area and analyz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shale gas developmen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re is a problem of drilling fluid and fracturing fluid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in shale gas development well area. Secondly,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drilling fluid leakage in the main stratum of Xujiahe Formation and Maokou group, Qixia group and Jialingjia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rilling data, logging data, core slice image analysis that Weiyuan Xujiahe group, Jialingjiang group and Qixia Maokou group stratigraphic structural fractures and dissolved fractures, the leakage of drilling fluid caused by the drilling process, and combined with the formula to verify.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sample experiments, we can see that shale in Weiyuan area is widely distributed, with large thickness, TOC content is generally more than 2mg/g, and the brittleness index is 30%-60%, which is easy to form large scale mesh joints. A prediction model of shale brittleness index, Young's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 and pressure width value is established. 3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width and brittleness index, Young's modulus and Poisson's ratio in MATLAB R2013B programming. 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RBF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model is high. According to the scale of fracturing, it shows that the high fragility index of sha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 make the fracture scale larger and the network seams penetrate the overlying strata.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fracturing fluid is more prone to seepage and migration under the factors of low viscosity fracturing fluid and overlying high porosity formation. The fault developed in the well area can become a channel for fracturing fluid migration and seepage to shallow strata, resulting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on-sit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and fracturing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gap and fault connectivity can lead to fracturing fluid migration and seepage through fractures and faul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acture fluid migration based on fault shows that the seepage point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is closer to the fault when the fault exists, the more obvious the seepage diffusion of the fracturing fluid i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胡文瑞;;迎接页岩气发展的春天[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1期
3 谭蓉蓉;;美国页岩气工业始于1821年[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4 谭蓉蓉;;中国页岩气技术国际研讨会在长江大学召开[J];天然气工业;2009年05期
5 董立;;我国需要尽快开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年02期
6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7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8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9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10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343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4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