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CALIOP探测的合肥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17-12-28 05:07

  本文关键词:基于CALIOP探测的合肥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CALIOP 光学特性 垂直分布 气溶胶


【摘要】:利用2012~2013年CALIOP卫星产品及合肥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筛选统计卫星过境的晴日、霾日过程,通过532nm消光系数、532nm后项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及色比对合肥霾日及晴日的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霾日夜间,合肥污染物聚集层在500m以下,最大消光系数约为0.55.霾日白天,受湍流作用影响这一高度被抬升到300~700m,最大消光系数为0.67.霾日与晴日气溶胶消光系数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在1km以内高度内,霾日消光系数为非霾日的3倍,说明霾时的气溶胶聚集在低层大气0~1km内.合肥霾发生时,不规则的、色比在0.2~0.6、后项散射系数在0.001~0.0050km-1?sr-1之间的一般陆地性气溶胶增加.
[Abstract]:Using CALIOP satellite product 2012~2013 and Hefei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sunny days and haze days during the screening of the statistical satellit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back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532nm coefficient, 532nm ratio and volume depolarization is of Hefei haze days and sunny d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ze on the night, Hefei waterpollutants layer below 500m, the maximum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about 0.55. haze during the day, by the turbulence effect this height is up to 300~700m, the maximum extinction coefficient of 0.67. haze and sunny day aeroso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is less than 1km in height, the haz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3 times of non haze that day, when the haze aerosols gathered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0~1km. Hefei haze occurs, irregular, darker than in the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 of 0.2~0.6 in 0.001~0.0050km-1, SR-1 between the general land? Sexual aerosols increase.
【作者单位】: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
【基金】:安徽省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C201504,HRM201508)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11-04)
【分类号】:X513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城市群空气质量逐渐恶化.气溶胶的聚集不仅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此外,气溶胶中的水溶性离子因吸湿性而影响云凝结核的浓度,从而引起间接的辐射强迫,而气溶胶中的含碳物质因其对光的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荣;;气溶胶: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03期

2 丁珏;王庆涛;刘义;应梦侃;;雾环境二次气溶胶生长过程的数值研究[J];力学学报;2013年02期

3 倪守邦;;国外气溶胶发生装置研制概况[J];冶金安全;1982年01期

4 章小平,王立治,周明煜,杨绍晋,钱琴芳;秋冬季节北京地区气溶胶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规律[J];科学通报;1983年05期

5 胡秀清,张玉香,张广顺,黄意玢,王永宽;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气溶胶光学特性观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年03期

6 李霞,杨青,吴彦;乌鲁木齐地区雪和雨对气溶胶湿清除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沙漠;2003年05期

7 江刚;植物产生的异戊二烯可在大气中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8 胡睿,方黎,郑海洋,朱元,张玉莹,孔祥和,周留柱,顾学军,张为俊,鲍健,熊鲁源;若干芳香族化合物气溶胶单粒子的在线测量[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9 赵海波;郑楚光;;水滴清除气溶胶过程的随机算法和数值模拟[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10期

10 徐建中;孙俊英;秦大河;任贾文;王晓香;;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离子分布特征和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军;张旭;;室内气溶胶稀疏颗粒相动力学判定依据[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霞;杨青;吴彦;;乌鲁木齐地区雨雪对气溶胶湿清除能力的比较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亚强;张小曳;曹军骥;王丹;;中国西北粉尘源区气溶胶中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意义[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张兴赢;庄国顺;陈建民;吴洪波;王晓;薛华欣;;二氧化硫在矿物气溶胶颗粒物表面的复相反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军营;仝海杰;张韫宏;;丙三醇/氯化钠/水混合气溶胶的结构随湿度变化的红外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红龙;李磊;卢超;陈星登;刘爱明;;深圳城市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7 刘畅;刘永春;马庆鑫;马金珠;贺泓;楚碧武;李俊华;郝吉明;;矿质气溶胶颗粒的在线制备及其在烟雾箱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宗鹏程;魏晓奕;;不同混合方案对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玉稳;董晓波;齐作辉;姜岩;赵志军;;不同天气条件下石家庄市区气溶胶分布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10 李家骅;丁珏;翁培奋;刘丽颖;;雾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贾敏;气溶胶的“冷暖面孔”[N];中国气象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姬钢;空气除菌消毒设备蜂拥入市[N];中国环境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富;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卫星遥感建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汪阳;镁盐气溶胶吸湿性动力学与热力学的自发与受激拉曼谱学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舒婷;南京雾、霾及其转化特征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邓高峰;室内空气颗粒污染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李黎;天然源二次气溶胶组成、分布以及来源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6 康辉;生物成因气溶胶的时空特征、来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许万智;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与辐射效应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马良;气溶胶颗粒逆排旋流去除原理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冯业荣;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10 黄忠伟;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遥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琦;南京市区夏季气溶胶吸湿活化特性及PM_(2.5)成分的分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沈如琴;我国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布与来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3 吴芳;颗粒物发生装置与检定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黄晓;基于腔衰荡光谱技术的气溶胶消光仪的研制与应用[D];上海大学;2015年

5 孙晨;中国第三次北极考察航线海洋边界层气溶胶中磷元素的分布与来源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咸亮;上海奉贤区冬季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敏君;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对夏季降水影响的观测与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8 安晓丹;基于卫星遥感的气溶胶与云和降水相互作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9 王文君;基于卫星和地基观测的长三角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10 谢银海;南京地区激光雷达气溶胶光学参数观测[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4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4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