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出处:《兰州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大气环境 污染源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源解析 正态扩展 可替代源成分谱
【摘要】:近年来大气颗粒物一直是我国的首要污染物。颗粒物危害严重,来源复杂,需要准确识别污染来源及获得各污染源类的贡献率,受体模型是源解析研究中重要的常用方法。源解析结果只能给出污染源对环境受体点浓度的贡献率,不能给出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的贡献,引入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合源解析中受体模型和AERMOD模型,分析污染源对环境中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另外,对于未知源成分谱受体模型需要大量的受体数据来确保解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源成分谱是已知源成分谱受体模型的基础数据,但实际中这两个条件很难满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并得到相应的结论:(1)以Stockton地区2000年的75天实测环境受体数据为基础数据,使用normrnd(μ,σ,m,n)函数,对受体数据进行扩展,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和主成分分析(PCA)模型验证数据扩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获得的数据既能满足多元统计模型对受体数据量的要求,也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测数据所代表的污染状况。经过考察得到最佳扩展条件为扩展范围取标准差的0.5倍,一个数据扩展为6个模拟受体成分谱。应用53h算法标记受体数据中代表污染源或气象条件等发生剧烈变化特征的值,同时给出标记值的估计值,然后对标记的数据经过删除和替代成估计值两种方式处理考察其对结果的影响。实际中需要考察标记值与估计值的相对误差(RE)是否超过80%,对不同标记值采取替换或剔除处理方式,以期得到更合理的解析结果。(2)对比分析已经建立的适用于兰州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替代源成分谱与兰州市PM10实测源成分谱的特征、相关性以及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对2010年在兰州大学气象楼二楼楼顶采集的41个有效实测PM10金属元素数据的解析结果,验证可替代源成分谱建立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可替代源成分谱的建立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源解析结果,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计算对受体点处PM10中金属元素有贡献的污染源类对暴露于其中的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的贡献率。计算结果如下:CMB模型源解析结果中各源类的浓度贡献率大小为机动车尾气尘(43.4%)城市扬尘(29.9%)煤烟尘(21.5%)建筑水泥尘(1.2%)钢铁尘(0.7%),各源类造成的非致癌危害指数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城市扬尘(87.7%)机动车尾气尘(5.9%)煤烟尘(3.0%)钢铁尘(2.5%)建筑水泥尘(0.9%),各类源造成的致癌风险度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城市扬尘(97.1%)机动车尾气尘(1.7%)煤烟尘(0.5%)钢铁尘(0.5%)建筑水泥尘(0.2%)。源解析得到对兰州市PM10中金属元素有贡献的源类的贡献率与计算后得到的几种金属的非致癌危害指数贡献率和致癌风险度贡献率有很大差别。浓度贡献最大的污染源类不一定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反而贡献率较小的污染源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3)将健康风险评价应用于AERMOD模型中,建立固定源排放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从污染源直接预测毒性污染物通过某种暴露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以兰州市为例,研究兰州市三大电厂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排放PM10中多环芳烃(PAHs)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在呼吸暴露下的健康风险(包括致癌风险度和非致癌危害指数),结合兰州市采样点处PM10中PAHs的实测数据,分析三大电厂排放PM10中PAHs对人群呼吸暴露下的健康风险在采样点处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贡献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与时间段和风险类别有关,非采暖期的贡献比采暖期的大,非致癌危害指数的贡献比致癌风险度的大。以上分别用兰州大学处PM10中金属元素和兰州市三大电厂排放PM10中多环芳烃为例,验证所建立的方法的合理性,此方法同样使用于其他污染源排放其他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显炜;徐友宁;杨敏;乔严军;;国内外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综述[J];中国矿业;2009年10期
2 高旭;石超;张悦;多英全;张圣柱;;浅议风险观对风险评价方法论的影响[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3 曹庆贵;王以功;;煤矿重大事故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矿业;2012年10期
4 张春荣;纪淑娟;朱红梅;;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分析的水质风险评价方法[J];水资源保护;2011年01期
5 高瑞英;;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8期
6 邰托娅;王金生;王业耀;白利平;;我国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7 徐琳瑜,陈家军,王红旗;油田开发的一种区域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9年03期
8 陈国华;张静;张晖;颜伟文;陈清光;;区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王伟军;;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综述[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07期
10 姜玲,路学军;油库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晓龙;李培英;;湿地风险评价方法与途径[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董法军;何宁;杨国宏;吴立志;;基于单体对象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及其实例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3 苏浩;王卉;谢敏豪;;运动不足与导致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申瑞婷;胡宗敏;梁刚;;港口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景文;;面向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的计算(预测)毒理学[A];2014线粒体毒性与基于毒性通路的安全性评价新策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范丽;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安全壁垒[N];中国石化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小龙;海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焕波;区域大气环境污染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董志贵;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及软件设计开发[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钟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4 董迎雯;农药企业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米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郭曙光;机械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7 梁辰;对六甲基磷酰三胺合成工艺热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8 王一玲;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史壮;场地环境评价中污染和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杨永;中国石油内蒙古销售公司八拜油库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2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5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