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本文关键词: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铅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出处:《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了过氧化氢氧化和亚硫酸钠磺化改性后的木质素磺酸钠对水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溶液p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1.5-5时,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铅离子的平衡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变大;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铅离子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加不明显.在最佳吸附pH值下,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铅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120 min达到吸附平衡时,铅的饱和吸附量可达到55.22 mg/g.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对铅离子的静态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Abstract]: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odium lignosulfonate modified by hydrogen peroxide and sodium sulfite on lead ion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studied. The pH value,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 time of the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modified sodium lignosulfonate on lead 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when the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is 1.5-5.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odified sodium lignosulfonate on lead ion was not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odified sodium lignosulfonate on lead 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and reaches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t 120 min.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lead can reach 55.22 mg / g. The static adsorption process of modified sodium lignosulfonate on lead 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ngmuir isothermal adsorption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accords with the quasi first order kinetic model.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CFA115)
【分类号】:O647.3;X703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渴求和工业产品的需求在逐年增长,随之而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废弃重金属污染物因其难消解和剧毒性对环境污染尤甚.已有报道指出,每年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释放铅的含量高达288 700 t~37 600 t;与此同时,含有大量未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学青,周明松,王卫星,谢宝东,杨东杰;不同分子质量木质素磺酸钠对煤粉的分散作用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2 李敬予;;常压条件合成木质素磺酸钠实验探索[J];贵州化工;2007年03期
3 杜有辰;刘跃群;朱炳煜;刘峰;;不同种类木质素磺酸钠对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学;2009年01期
4 李志礼;庞煜霞;葛圆圆;杨东杰;邱学青;;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的制备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J];中国造纸;2010年05期
5 邓永红;吴渊;冯鑫佳;欧阳新平;杨东杰;邱学青;;无机盐对木质素磺酸钠静电逐层自组装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6 赵亚丽;赵丽萍;;木质素磺酸钠改性研究[J];四川建材;2012年02期
7 李悦;韦强;查春鸿;孟东;;复配改性木质素磺酸钠及其工业应用[J];化学工业;2012年06期
8 孙戈亮;万平玉;赵磊;陈咏梅;李改云;秦特夫;;木质素样品的羟值测定方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2年03期
9 曹巍瀚;牛云;罗岗;李柯;王楠;史瑞欣;;木质素抗氧化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09期
10 ;加入木质素磺酸钠的冷水可溶的染料[J];染料工业;197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俊;孙莉莉;崔俊峰;唐启;张富强;;利用秸秆乙醇残留物生产木质素磺酸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2 杨华;李广旭;张广仁;;10%多福悬浮剂助剂的筛选[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继国;聚乙烯亚胺—木质素基吸附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2 向育君;改性木质素磺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李荣;木质素磺酸盐在界面上的动态吸附特性及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钱勇;木质素两亲聚合物的微结构及聚集体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晓慧;利用木质素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木质素磺酸钠对玉米芯高固浆体流变性及酶解效率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时金金;木质素制备C-ZnO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青云;硅铝固体酸催化木质素转化为芳香化合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董瑞雪;木质素的酚化、氧化改性及木素胶黏剂的合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袁龙;木质素磺酸钠和长链脂肪醇对木聚糖酶解的强化作用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方振;改性木质素磺酸钠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7 肖亮;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木质素磺酸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及构象[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宋军旺;麦草木质素磺酸钠的改性以及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卓;纳米木质素磺酸钠对锌胁迫下小麦、绿豆种苗生长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田晓东;木质素的催化降解及转化为液体燃料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1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6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