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芦竹修复收获物热解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性(英文)

发布时间:2018-01-02 18:41

  本文关键词:芦竹修复收获物热解过程中重金属的稳定性(英文) 出处:《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修复后芦竹 热解 生物炭 重金属 稳定


【摘要】:芦竹修复收获物的热解过程会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本文作者研究外加物料Al_2O_3、CaCO_3、FeCl_3和NaOH的添加对热解过程中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芦竹粉在外加5%Al_2O_3、250°C下热解2 h,37%As和97%Cd固定在芦竹生物炭中;在外加5%CaCO_3、400°C下热解1 h,59%Pb固定在芦竹生物炭中。在芦竹热解最优条件下通过BCR法分析可知,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Pb和As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由XRD分析可知,As主要存在于Ca_2As_2O_7中,Cd主要存在于Cd(Al Cl4)2、CdPbO_3或CdSO_3中,Pb主要存在于Pb_3O_2SO_4中。
[Abstract]:The pyrolysis process of reed harvest two times to repair the pollution caused by heavy metals, the author applied materials Al_2O_3, CaCO_3, FeCl_3 and NaOH on the effect of the stability of heavy metals during pyro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Giantreed powder in plus 5%Al_2O_3250 ~ C 2 h 37%As 97%Cd and pyrolysis, fixed on the biomass of giant reed carbon; in addition 5%CaCO_3400 ~ C pyrolysis 1 h, 59%Pb fixed on the giant reed biochar. I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by Giantreed pyrolysis analysis method of BCR, Cd existed mainly in residual form, Pb and As are mainly in oxidizable. XRD analysis showed that As existed mainly in Ca_2As_2O_7, Cd mainly in Cd (Al Cl4) 2, CdPbO_3 or CdSO_3, Pb mainly exists in Pb_3O_2SO_4.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基金】:Projects(21577176,41271330)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分类号】:TK6;X13
【正文快照】: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giant reed biomass conform1 Introductionto a single-step reaction model.The average activationenergy of giant reed is 163 kJ/mol[15].ExternalGiant reed(Arundo donax),a type of perennialmaterials have been studied as catalys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娜,李文,李保庆;煤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脱硫脱氮效应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李文,王娜,李保庆;用热重法研究不同煤种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李文,王娜,李保庆;煤的多段加氢热解过程及机理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9期

4 常丽萍,赵娅鸿;煤中固有矿物质在热解过程中对氮释放的影响[J];煤炭转化;2005年02期

5 张代林;李伟锋;曾涛;郑明东;王培珍;;炼焦煤的热解过程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2期

6 张成;李婷婷;曲世俊;李冬;陈刚;;煤温和热解过程中汞释放形态及分布规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7 钱慧娟;;炭化木材的特性分析[J];林产化工通讯;1991年01期

8 郑瑜,黄清镇,谢伟文,张琳娜;三核铁甲酸配合物的热解过程及其若干催化活性碎片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9 何文绚;;三重桥氧三核铁丙酸配合物热解过程的研究[J];化学通报;1993年04期

10 李文,王娜,李保庆;煤催化多段加氢热解过程的产物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代林;李伟锋;郑明东;;炼焦煤的热解过程研究[A];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修健;张秋民;关wn;何德民;许英梅;;利用热重分析方法验证油页岩和煤共热解过程中发生协同作用的现象[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仕学;郭俊利;赵长青;任鹏;刘文涛;;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颖莉;魏凤华;李亚妮;;中药牡蛎煅制热解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3年

5 崔爽;;MOFs热解过程的热重-红外光谱联用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余广炜;廖洪强;蔡九菊;;聚氯乙烯与煤混合共热解过程中HCl析出特征[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7 王宝凤;李丽荣;黄亚茹;朱永满;亢强;张进军;;冠醚在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对As和Pb变迁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王龙;吕国志;朱小峰;张国权;冯伟;唐方方;张廷安;;氯化铝溶液喷雾热解过程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龙世刚;孟庆民;汪志全;冯新华;毛鸣;;废塑料热解过程气相成分分析及造粒方法的选择[A];200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暨炼铁年会文集[C];2004年

10 杨昌炎;姚建中;杨学民;林伟刚;;麦秸分级预处理物料的热解过程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琳;基于分子结构的褐煤挥发分释放及氮转化模型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超;烟煤流化床热解机理以及挥发产物组分分布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干旭波;柴油机Urea-SCR系统还原剂添加过程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王美君;典型高硫煤热解过程中硫、氮的变迁及其交互作用机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刘生玉;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震;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氯的变化迁移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桂本;基于二次反应最小化条件下聚氯乙烯热解过程及初生产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石磊;煤共价键结构在热解过程中的阶段解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9 周强;煤的热解行为及硫的脱除[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胡亿明;木质生物质各组分热解过程和热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玲;高有机硫焦煤与高挥发分烟煤共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行为[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2 黄慧君;褐煤热解过程中氧的迁移规律[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羊;煤/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生物质碱金属迁移与催化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田继林;玉米芯挥发分对褐煤热解过程及其产物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乔治;稻草热解及与煤共热解过程中钾与氯的迁移转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田由甲;白音华褐煤可溶物的结构特征及在热解过程中的转化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冯晓博;褐煤中有机氧的赋存形态及在热解过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王凤;ReaxFF方法研究褐煤热解过程中硫迁移机理[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9 夏文静;废弃印刷线路板热解过程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唐艳玲;稻秸热解过程中碱金属析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70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70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