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物炭对苏丹草吸收Cd、Pb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3 18:01

  本文关键词:生物炭对苏丹草吸收Cd、Pb的影响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炭 苏丹草 重金属 累积特征


【摘要】:为了探讨生物炭添加对苏丹草吸收Cd、Pb的影响,在灰漠土中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Cd和Pb,在此基础上添加5~20g/kg生物炭,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炭对Cd、Pb在苏丹草中的分布及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低浓度重金属能促进苏丹草的生长,使根、茎、叶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但高浓度重金属的添加会抑制苏丹草的生长。在低中浓度重金属Cd-Pb的处理下,添加5~20g/kg生物炭,Cd在苏丹草根、茎、叶中质量分数、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地上部分的累积量均呈降低趋势,Pb则相反。说明了生物炭的添加能抑制低中浓度Cd在苏丹草中的迁移。在高浓度重金属Cd-Pb的作用下添加生物炭对Cd和Pb在苏丹草中迁移均有抑制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the absorption of CD ~ (2 +) Pb by Sudan gras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D and Pb were added to the grey desert soil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D and Pb, and on this basis, 5g / kg biochar was added.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iochar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DB in Sudan gra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and low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Sudan grass and cause the growth of roots and stems. Leaf bioma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bu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udan grass. Under the treatment of low and medium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Cd-Pb, 5% 20 g / kg biochar was added. CD content in root, stem and leaf, enrichment coefficien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accumulation of aboveground part were decreased.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can inhibit the migration of CD in Sudan gras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Cd-Pb, and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can inhibit the migration of CD and Pb in Sudan grass. For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GRI2015082) 土壤学新疆重点学科(XJ-201103)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560171)资助
【分类号】:Q945;X173
【正文快照】: 重金属Cd和Pb是五毒重金属中的2种元素,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是引起作物减产及品质下降的因素之一[1,2]。Cd进入人体积累到一定量将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骼和肝肾,并引起肾衰竭[3]。Pb一旦进入人体将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艳瑞,尹林克,孟林,胡玉昆,王进;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苏丹草生态适应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2 吴显荣;刘建卫;;我国高梁和苏丹草品种的含氰势及其幼苗生长过程中含氰势的变化[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9年08期

3 汪葛兴;鱼的好饲料——苏丹草[J];今日科技;1994年04期

4 赵清,胡玉昆,李凯辉,鲁春芳;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草植物种选择试验——苏丹草引种适宜性与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3年04期

5 秦嘉海;金自学;张智勇;刘金荣;谢晓蓉;;苏丹草对黑河流域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土壤;2008年01期

6 郭豫葭,董永祥,黄峰;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苏丹草需水规律及其水分供应状况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2年02期

7 叶文玲;徐晓燕;陈增;董晓玲;王椺;方胜;;苏丹草对铜尾矿的适应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6期

8 耿本仁;;干旱地区苏丹草产草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J];农业气象;1985年03期

9 詹秋文,夏孝勤;高粱和苏丹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黄可辉,郭琼霞,虞斌,吴珍泉;从rbcL基因序列研究明福1号及其近似种苏丹草的亲缘关系[J];武夷科学;2004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继勇;王福首;;苏丹草刈割周期对产草量的影响[A];2010中国牛业进展[C];2010年

2 詹秋文;;能饲兼用型高粱—苏丹草杂交种利用的思考[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海明;李源;谢楠;刘贵波;;高粱与苏丹草远缘杂交F_1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分析[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纪明妹;周亚星;于卓;马艳红;李晓宇;;散穗高粱与4种苏丹草杂种F2代育性及细胞遗传学分析[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詹秋文;张天真;汪保华;李杰勤;;苏丹草与高粱SSR标记的多态性比较和亲缘关系分析(英文)[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詹秋文;江媛媛;张守栋;钱章强;;苏丹草与栽培高粱群体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丹草[N];河南科技报;2000年

2 潘全山;苏丹草[N];农民日报;2001年

3 杨凌金道种苗站 刘原;苏丹草的栽培[N];陕西科技报;2002年

4 张文革;苏丹草栽培技术[N];中国渔业报;2007年

5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李运起邋(教授);种草养畜说 苏丹草[N];河北农民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蔡兴盛;苏丹草成焉耆农民的致富草[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7 ;苏丹草喂畜防中毒[N];陕西科技报;2009年

8 ;苏丹草[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9 ;高产优质牧草——杂交苏丹草[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10 通讯员张德辉;州政协帮扶百泉村小麦套种苏丹草取得成功[N];昌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伊斯拉依·达吾提;苏丹草夏播、套播及优质干草、青贮调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2 庞立东;追施氮肥对苏丹草种子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规律的响应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3 詹秋文;高粱与苏丹草的遗传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周亚星;超低氢氰酸高丹草新品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文西;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连续施肥对饲草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莉莉;四倍体苏丹草新种质组织结构特性和能源利用潜力初探[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2 赵慧星;苏丹草施肥效果及对草鱼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美华;不同播量、行距和追肥量对内农1号苏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4 宋振;滴灌条件下水肥调控对苏丹草种子产量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5 孔瑞芳;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种带真菌及其防治[D];兰州大学;2009年

6 吕宗友;苏丹草再生体系的优化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D];扬州大学;2011年

7 秦永梅;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农艺特性及同工酶酶谱表型差异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阿卜杜瓦伊提·萨迪克;新苏2号苏丹草优质饲料调制方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9 蔡世嘉;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孢菌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晓杰;雄不育系高粱与苏丹草杂种F_1~F_3代主要性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4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74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