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能源消费对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20:05

  本文关键词:能源消费对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出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消费 雾霾污染 空间相关性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摘要】:基于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再结合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能源消费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广东、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均显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显著,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Abstract]:2004-2013 30 years China Province Based on spatial panel data of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using exploratory spatial correlation of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of China haze pollution, combined with static and dynamic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the haze pollution Chines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haze pollution exists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among them, the high concentration area mainly concentrated in Beijing, Shandong, Hebei, Henan, Shaanxi and other regions, low concentration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Guangdong, Guizhou, Guangxi, Yunnan and other regions; the model of static and dynamic spatial panel data show that energy consump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aze pollution,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impact on the haze the pollu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impa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haze pollution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the western region is significan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haze. The effect of dyeing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1060,71361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ZH044)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B070206002)~~
【分类号】:F426.2;X513
【正文快照】: 1引言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总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5H4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4年的426000万吨标准煤,位居世界前列.能源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当人均消费水平在某个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静;向澄;柳意云;;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机制——基于2000~2009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2期

2 李婧怡;高晓晖;;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9年06期

3 张宏武;多部门能源消费效率的要因分析──中国和日本比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李从欣;李国柱;;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5 佘孝云;何斯征;黄东风;;浙江省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6 张立军;;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基于广东的实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陈春桥;汤小华;;福建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春艳;张倩肖;;能源消费与反污染的策略优化——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动态优化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张宏武;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吕雪峰;;辽宁省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齐敏;徐天祥;;山东省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郑博福;赵景柱;邓红兵;严岩;罗琦珊;董仁才;;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李瑞萍;郭雪梅;;能源消费对气温增暖影响实证分析——以山西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4 张真真;李善同;;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春桥;杜启云;胡小强;钟振远;欧阳洁;;北京市产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6生态城市与绿色经济[C];2014年

6 高丽君;刘正林;;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8 李艳梅;杨涛;;产业结构演进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理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开头”与“结尾”[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楚惠萍;有效控制区域能源消费总量[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王砚;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将低于65%[N];证券时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岳跃国;能源消费总量能控制住吗?[N];中国环境报;2011年

5 赵国法;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增加[N];消费日报;2006年

6 王静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利用率[N];中国环境报;2012年

7 庄言;节能减排需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倒逼作用[N];机电商报;2012年

8 记者 姚雷 王嵘;能源消费转型 助力缓解雾霾[N];国家电网报;2013年

9 记者 张路;上海: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削减26%[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张海旺 范宝虹;谨防保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N];中国信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都峰;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能源消费总量分配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墨如;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郭然然;北京市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张春博;我国家庭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尧萍;中国“十二五”及2020年碳减排目标实现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翟佳羽;河北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6 蒋亚琴;重庆市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7 田璐璐;河南省工业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预测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8 项鹏程;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分析及趋势预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翟Z赯

本文编号:1375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375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