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统计学 污染概率 不确定性分析
【摘要】: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对维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农业农药化肥施用量也不断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热点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注意,城市地区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我国长江三角洲南部世界著名港口型工业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和空间插值分析来评估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其空间分异情况。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的划定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确定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范围,比较分析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范围划分结果的准确率和不确定性。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治理提供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重金属含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Pb、Cd、Hg、As、Cu、Zn和Ni平均含量分别为61.84 mg/kg、39.86 mg/kg、0.19 mg/kg、0.27 mg/kg、6.55 mg/kg、33.87 mg/kg、99.60 mg/kg、23.85mg/kg,均低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值。研究区内8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Cu、Pb、Ni、Zn、Cr和As属于中等变异,Cd和Hg属于强变异性。Cr、Pb、Cd、Hg、As、Cu、Zn和Ni 8种重金属含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Cr、Pb、Hg、Cu和Zn含量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地区。Cd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偏西及东南部局部区域。As和Ni含量在研究区中部偏北地区以及东南山地丘陵地区含量相对较低,其他地区含量相对较高,污染区域也主要集中于中部中心城区。8种土壤重金属中,Cr含量的变程最小为11.7公里。其次为Cu,其变程为17公里,变程最大的是Pb达到了 54.5公里。从块金系数(C/(C+C0))的计算结果来看,Cr、Hg和Ni含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到人为活动导致的随机因素的影响。Pb、Cd、As、Cu和Zn含量同时受到自然结构性因素和人为随机因素的影响。(2)土壤重金属富集情况和污染程度评价及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Pb、Cd、Hg、As、Cu、Zn、Ni的地质积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9、-0.02、0.06、0.26、-0.43、-0.06、-0.08 和-0.21。其中 Cd 和Hg属于无污染到中度污染,其他元素地质累积指数平均值均处于无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Pb、Cd、Hg、As、Cu、Zn、Ni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4、0.13、0.54、0.31、0.24、0.33、0.40和0.48,均处于安全水平,说明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情况良好。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59,处于安全等级。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Cr、Pb、As、Zn、Cu和Ni都处于无污染的水平。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Cd含量处于安全水平,只有研究区中部西侧沿着山地边缘的山前平原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达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Hg污染范围较大,主要集中于中部主城区,污染主要以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为主。(3)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空间分布图本研究使用指示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进行空间插值,得到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污染概率分布图和综合污染指数污染概率分布图。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r和As含量超标概率即单项污染指数值大于1.0的概率均低于0.1,说明研究区面临的土壤Cr和As威胁极小;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Pb含量超标概率即单项污染指数值大于1.0的概率均低于0.1,极少部分地区超标概率介于0.3和0.4之间,说明除了部分区域以外,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面临的土壤Pb污染风险极小;研究区中部偏西区域土壤Cd污染概率达到了 0.3-0.4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污染风险,其他区域土壤重金属Cd污染概率极小;研究区中西部主要城区土壤重金属Hg污染概率非常大,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Hg超标概率甚至达到0.9以上;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区域土壤重金属Cu、Zn和Ni的污染风险概率都处于较低水平,也即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可以较为确定的被划分为未污染区域。但是在局部地区仍然存在一些污染风险达到0.3-0.5的高污染概率斑块,这些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显示局部地区仍然面临着土壤重金属Cu、Zn和Ni污染的威胁。从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概率来看,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概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这一区域主要为城市中心,受人为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活动影响较大,将这一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4)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分析首先提取每个样点的污染概率值,再以0.05为步长,依次选取从0到1中间的20个概率值作为划分污染与未污染的概率阈值,将样点划分为污染样点与未污染样点两类。随后将划分结果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分类错误率与概率阈值的曲线图。我们通过计算比较样点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分类的错误率来确定划分污染区和未污染区的最优概率值。使结果表明,当概率阈值为0.4时,土壤样点污染分类的错误率最低,分类准确率高达92.88%。因此在后续分析中我们选择0.4作为划分污染区域与未污染区域的概率阈值。基于污染概率分布划定的污染范围区域集中分布于于研究区中部,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团块区域。从污染范围划分的准确性来看,污染划分结果中出现第一类错误即实际上属于污染区域而被错误划分为未污染区域的面积约为220.56平方公里,占研究区面积总比例5.17%。属于第二类错误即实际上属于未污染区域而被错误划分为污染区域的面积约为89.26平方公里,占研究区面积总比例2.09%。污染范围划分正确的区域面积为3954.18平方公里,污染区域划分的准确率高达92.73%。说明本研究中基于指示克里格插值得到的污染概率空间分布所确定的污染区域范围较为合理,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污染范围划分错误的区域尤其是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的区域主要位于污染区域与未污染区域的交界带。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加密采样和分析,来明晰污染范围边界。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壤环境质量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云兵,李伟中;超累积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分子生化机理[J];四川环境;2004年05期
2 汪晶晶;;水稻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年06期
3 李双文;;重金属进入人体的渠道[J];百科知识;2011年01期
4 袁旭音,陶于祥,王润华,姜月华,王爱华;湖州市不同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J];上海地质;2002年03期
5 胡省英,冉伟彦,范宏瑞;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J];地质与勘探;2003年05期
6 陈芳,董元华,安琼,钦绳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J];土壤;2005年03期
7 谢宝贵,刘洁玉;重金属在三种食用菌中的累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5年02期
8 薛艳,沈振国,周东美;蔬菜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的差异与机理[J];土壤;2005年01期
9 张炜鹏;陈金林;黄全能;王擎运;赵好;薛丹;;南方主要绿化树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孙嘉龙;肖唐付;周连碧;何立斌;宁增平;李航;彭景权;;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文珊;陆健健;;迁徙滨鹬对重金属的富集及其环境检测意义[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褚武英;俞膺浩;袁维佳;;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生态化学特征[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文英;;福州市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绪平;吴堑虹;戴塔根;;地貌及风向对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洁;刘文英;陈卫军;;电镀污染区植物对复合重金属的富集、转移和修复潜力[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永婷;钱忠英;盛春;李新国;;上海地区几种淡水动物体内重金属的富集[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7 李薇;肖翔林;吴文如;;药用动、植物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利与弊[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刚;伍钧;;甘洛废弃铅锌矿区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研究[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爱霞;张敏;方炎明;;重金属在南京城市树木中的富积及大气污染评价[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乃明;李阳红;;污水灌区土壤-作物系统对三种重金属吸收富集特征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芳;成都经济区生态研究获多项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范玲 刘应平;长江水质受流域内特殊地质体影响明显[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康传义 陈艳 实习生 赵佳 陈欢;我们的土地被污染了吗?[N];陕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童光来;蜈蚣草拯救“中毒”土壤[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郑荣 罗会江 本报特约记者 金光;农业地质开路 品牌农业强省[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薇;微生物—蓖麻联合修复铜污染土壤的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潘峗;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毒性行为及其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5年
3 万甜;超声溶胞污泥回流-SBR工艺典型重金属再分配及累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杨婷;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化学/基因改性调控用于重金属分离及(形态)分析[D];东北大学;2013年
5 刘小雪;松花江干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D];吉林大学;2016年
6 杨成方;金属硫化物矿区稻田土壤中硫素的迁移转化及次生硫酸盐矿物中重金属的溶出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海燕;大蒜重金属抗性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薛红喜;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吸附机制及污染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陆引罡;铅镍富集植物的筛选及其根际微生态特征[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昱璇;滇池疏浚底泥中重金属在四种蔬菜中的累积效应及其风险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丽洁;海带内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检测分析及重金属诱导转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侯运楠;重金属抗性菌的生物吸附特性及抗性基因CzcA的克隆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安红梅;三峡库区耐淹植物内生真菌重金属抗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马新旺;不同种植密度对春小麦积累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研究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6 朱赛勇;玉米和豆科植物单播及混播对弱碱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提取效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李少丛;河南省砂姜黑土基本性质时空变化分析及重金属风险评价[D];郑州大学;2015年
8 叶美玲;南极酵母AN5重金属Cu~(2+)胁迫的转录组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吕世峰;松花江哈尔滨段沉积物污染评估及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曾东梅;有机—无机复合稳定剂对土壤重金属稳定化处理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4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1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