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臭氧浓度特征及来源模拟
本文关键词: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臭氧浓度特征及来源模拟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模式模拟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O_3时空分布及来源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O_3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高浓度臭氧主要集中在5~9月份.首次发现北京及周边地区O_3存在两条污染带,一条污染带主要集中在北京-保定-山西北部地区,另一条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及渤海上空.2015年8月11~14日发生的一次臭氧重污染过程中,模拟计算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市的O_3外来输送率(水平及垂直输送率)分别为63%、70%、74%、60%、71%;区域输送对于各地区O_3浓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Abstract]:The model simula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observed dat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OSP _ 3 in and around Beijing on 2015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variation of OSP _ 3 in Beij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is obvious in 2015.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ozone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ay and September. It was first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pollution zones in Beiji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one of which was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Beijing-Baoding Shanxi. The other on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over Beijing, Tianjin and Bohai Sea. During the course of ozone heavy pollution from August 2015 to 14th, the simulated calcul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Shijiazhuang and Taiyuan is carried out. Zhengzhou's O3 extraneous transport r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s 63, 70 and 74, respectively. Regional transport has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O _ 3 in various regions.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
【基金】:长沙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项目(Z131100005613046) 北京市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16000021733G16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6YFC0208902) 环保公益专项(201409005)
【分类号】:X515
【正文快照】: 臭氧仅有10%左右分布在对流层中.在近地面1~2km中的O3,是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太阳光照射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是造成城市光化学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与PM2.5相比,O3污染更具隐蔽性,即便是晴朗的蓝天,也可能存在O3浓度超标问题[1].国内外对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念亮;李云婷;张大伟;陈添;王欣;郇宁;陈晨;孟凡;;2014年北京市城区臭氧超标日浓度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环境科学;2016年06期
2 程念亮;李云婷;张大伟;陈添;孙峰;李令军;李金香;周一鸣;杨妍妍;姜磊;;2014年APEC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分析[J];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3 赵晨曦;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赵冰清;;北京地区冬春PM_(2.5)和PM_(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4 唐贵谦;李昕;王效科;辛金元;胡波;王莉莉;任玉芬;王跃思;;天气型对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03期
5 王雪松;李金龙;张远航;谢绍东;唐孝炎;;北京地区臭氧污染的来源分析[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6期
6 王自发;李丽娜;吴其重;高超;李昕;;区域输送对北京夏季臭氧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自然杂志;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阳;胡恭任;于瑞莲;陆成伟;樊孝俊;黄灵光;刘海婷;;2013年南昌市区PM_(2.5)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6期
2 马骅;曹日星;;北京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应急管理的补偿效应研究[J];公共治理评论;2016年02期
3 李紫琦;;武汉市城区空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时空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绿色科技;2017年10期
4 段文军;王成;张昶;宋阳;郝泽周;徐心慧;金一博;王子研;;夏季3种生境森林内空气颗粒物变化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5 陈优良;陶天慧;丁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6 窦艳;王健;向峰;杨鸿亮;郭世昌;邰娟;邱飞;;2015年云南省城市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7 张青;黄昌前;宫正宇;尤洋;贾国山;颜鲁河;;颗粒物污染与环境条件因素影响相关性分析[J];绿色科技;2017年08期
8 刘鹏华;姚尧;梁昊;梁兆堂;张亚涛;王昊松;;耦合卡尔曼滤波和多层次聚类的中国PM_(2.5)时空分布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4期
9 贾海鹰;尹婷;瞿霞;程念亮;程兵芬;王继康;唐伟;孟凡;柴发合;;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臭氧浓度特征及来源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10 张永江;邓茂;黄晓容;王化杰;李莹莹;姚靖;;典型生态旅游城市黔江区大气污染物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念亮;李云婷;张大伟;陈添;董欣;王欣;郇宁;刘保献;闫贺;孟凡;;2013~2014年北京市NO_2时空分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1期
2 程念亮;李军杰;李云婷;孙峰;;基于matlab北京市PM_(2.5)动态分区统计预报模型的开发[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10期
3 王闯;王帅;杨碧波;张丽辉;王磊;刘闽;;气象条件对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影响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5年03期
4 程念亮;李云婷;邱启鸿;董欣;孙瑞雯;;2013年北京市PM_(2.5)重污染日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5年03期
5 程念亮;李云婷;张大伟;聂滕;邱启鸿;徐文帅;;2013年1月北京市一次空气重污染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15年04期
6 程念亮;李云婷;张大伟;陈添;徐文帅;孙峰;董欣;;2014年10月北京市4次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7 易睿;王亚林;张殷俊;史宇;李名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臭氧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8期
8 聂滕;李璇;王雪松;邵敏;张远航;;北京市夏季臭氧前体物控制区的分布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9 段菁春;彭艳春;谭吉华;郝吉明;柴发合;;北京市冬季灰霾期NMHCs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12期
10 解淑艳;王晓彦;吴迓名;潘本锋;李亮;杜丽;包权;崔虎雄;刘冰;汪巍;王帅;;环境空气中PM_(2.5)自动监测方法比较及应用[J];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溪平;李法云;肖鹏飞;侯伟;王效举;;典型工业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分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曾宏达,陈光水,杨玉盛;基于DEM的森林空间分布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3期
3 陈振;臧淑英;苏海峰;;哈尔滨城市热岛遥感反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4 仝致琦;段海静;阮心玲;谷蕾;马建华;;路旁土壤公路源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数值模型的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5 郑茂坤;骆永明;赵其国;滕应;谭长银;;企业密集区土壤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其预测性初步探讨[J];土壤;2009年04期
6 郭涛;马永亮;贺克斌;;区域大气环境中PM_(2.5)/PM_(10)空间分布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顾莹;束炯;;上海近30年人为热变化及与气温的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8 李开封;朱诚;姜逢清;李冰;王鑫浩;曹波;赵小帆;;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3期
9 叶浩;濮励杰;张鹏;;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10 杨海燕;王春红;姜子英;刘福东;屈国普;;衡水某土房中~(220)Rn的平衡因子空间分布[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敦江;;线要素空间分布统计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宋敦江;赵作权;;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统计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作权;;空间分布统计:空间统计学的前沿[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孙兆彬;安兴琴;陶燕;侯青;;基于GIS和大气数值模拟技术评估PM_(10)的人群暴露水平[A];S7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2年
5 冯金飞;赵健;张卫建;卞新民;;沪宁高速沿线土壤和水稻铅含量空间分布差异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鑫;张宁;;济南市汽车4S店空间分布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淼;蔡逸峰;;上海世博会184天运行期间入园客流分析[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8 ;连江浮游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杰;杨永春;;转型期成都城市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仝致琦;马建华;;黄淮平原水旱与旱旱轮作对路旁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国道310开封段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明;全球价值链空间分布测度及中国位置[D];云南大学;2012年
2 林彰文;热带典型水库沉积物磷与硅藻的空间分布[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敬辉;深圳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及对居民通勤行为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唐添;枣庄市山亭区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徐宽志;乌鲁木齐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向燕;基于ArcGIS的CO_2空间分布与可视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5 吴迪;基于GIS的明清时期四川地区城池空间分布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王继亮;基于GIS的小区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亲;共和盆地地表沉积物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过程的联系[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20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2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