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强化高有机物水源水处理
本文关键词: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强化高有机物水源水处理 出处:《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重庆某高有机物水源水,采用新型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分析了进出水有机物特性和含炭沉淀池污泥生物特征,并与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18.67%~23.24%和24.49%~31.25%,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比混凝/沉淀工艺大幅提高了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35.58%~41.88%和38.78%~48.32%。含炭沉淀池污泥培养7~8 d后完成了生物富集,生物量达到100 nmol P/m L左右。由于炭泥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含炭沉淀池污泥回流工艺对亲水性、小分子质量有机物组分的去除效果更好。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pilot scal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a new sludge reflux process in a high organic water source water in Chongq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in and out of water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ludge in a carbon-bearing sedimentation tank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coagulation / sediment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Stam and UVS 254 by coagulation / sedimentation process were 18.67% 23.24% and 24.49% 31.2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agulation / sedimentation process, the sludge reflux process in the carbon-containing sedimentation tank greatly improv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DS-Mnand UVS-254). The removal rates were 35.58% and 38.78%, respectively. The sludge in the carbon sedimentation tank was cultured for 78 days and the bioconcentration was completed. The biomass is about 100 nmol P / mL.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microbes in the carbon sludge, the reflux process of sludge containing carbon sedimentation tank has better removal effect on hydrophilicity and small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component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立升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38006) 2015年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X703
【正文快照】: 粉末活性炭(PAC)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NOM)尤其是微量有机物。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粉末活性炭一般投加在取水泵站或水厂混合池处,在后续的混凝过程中形成絮体或被絮体包裹而在沉淀的作用下得以去除。由于PAC与水的接触时间较短,未能充分发挥其吸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志红;张薇;隋军;;污泥回流对平流式沉淀池去除率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2007年05期
2 齐鲁;田家宇;梁恒;陈忠林;南军;李星;李圭白;;粉末活性炭/污泥回流工艺强化膜前预处理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07期
3 巴雅尔;浅谈空气提升法在生物脱酚污泥回流中的应用[J];包钢科技;1999年01期
4 董文艺;王延辉;张先炳;朱佳;罗雅;;加载絮凝—污泥回流工艺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8期
5 邬艳;杨艳玲;李星;周志伟;苏兆阳;郭璇;;超声对净水沉淀污泥絮体特性及对污泥回流效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6 司知侠;铁铝盐絮凝-碱化污泥回流处理印染废水[J];给水排水;1995年07期
7 齐鲁;王毅;梁恒;李圭白;;污泥回流与粉末炭组合工艺强化去除有机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刘浔;陆少鸣;;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工艺生物强化作用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8年09期
9 崔俊华;崔更新;邵森林;李圭白;;活性炭污泥回流处理季节性微污染东江水[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杨志刚;尹志福;张世君;魏彦林;;污泥回流提高低浊度采油污水絮凝效果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邓荣森;许俊仪;刘保疆;;侧沟式固液分离器污泥回流机理探讨[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五期)[C];1999年
2 宋广富;李军;;提高沉淀池效率的改进方案[A];2000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0年
3 陈文根;;给水沉淀池吸泥机吸泥方式的演进[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六期)[C];2000年
4 王磊磊;;数值模拟在超大型周进周出沉淀池优化设计中的应用[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永泽;;浅谈焦化厂循环水系统沉淀池改进[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冯锦程;;高密度沉淀池在处理钢铁工业废水的应用[A];2013年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7 夏吉庆;李文哲;李惠强;;牛粪厌氧发酵的活性污泥回流试验研究[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丁南华;;论水处理项目正方形沉淀池刮泥机设备创新设计及应用[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高颖鸿;邓慧萍;金国水;;BPAC-UF工艺处理沉淀池出水的试验研究[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言谟 侯碧海;永兴合作煤矿排污与治污调查[N];常德日报;2009年
2 杨守勇 董智永;高价设备徒成一堆废铁 污水处理竟变污水“中转”[N];经理日报;2003年
3 万京华;还市民一片碧水蓝天[N];莱芜日报;2007年
4 杨守勇 董智永;“捉迷藏式”排污几时休[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林秀龙;昔日“黑土地”今日“美家园”[N];中国矿业报;2000年
6 刘克斌 朱新明;污水治理大写意[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张科;一企业未“环评”被责令停产[N];济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江学科 本报通讯员 陈永存;工业大县时刻“备考”为打持久战[N];秦皇岛日报;2011年
9 杨克美 记者 翟培天;上千吨禽畜粪变成沼气发出电[N];四川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燕文华;银鹰工贸治理污染不手软[N];塔城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百仓;沉淀池工况的数值模拟及流场测量[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建桦;基于市政生活污水多组分处理的多生物变量调控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天龙;生活污水处理过程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控策略探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涂家勇;水厂污泥回流强化低浊微污染水混凝效果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徐鼎;竖流式沉淀池流体力学模拟[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宏伟;基于CFD的辐流式沉淀池三维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6 高永岗;中小型石材企业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其沉淀池设计[D];山东大学;2017年
7 花文青;沉淀池辅助设计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赵荣;平流式沉淀池优化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沈宏伟;沉淀池数学模型与流体动力学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10 付立静;辐流式沉淀池的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5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3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