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室内空气

发布时间:2018-01-20 04:40

  本文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室内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 出处:《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烟草在燃烧(不完全燃烧)过程中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苯及其同系物、甲醛等成千上万种有害物质。其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甲醛等)和超细颗粒严重污染环境和损害人体。本文简述了室内空气污染源来源和种类,以及室内烟草烟气产生的物质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重点介绍了室内烟草烟气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处理方法和特点,目前主要有吸附法、光催化法、膜分离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法等;未来复合处理技术的瓶颈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工艺。本实验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作为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处理室内香烟抽吸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初步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机理。通过检测特定空间内香烟燃烧后通过管线式DBD低温等离子体烟雾净化器释放出的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变化及分布,不通过烟雾净化器时香烟燃烧直接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初始浓度,并进行比较,得到去除率。研究电压、气体流量、电极直径、添加不同填料(陶粒、活性炭等)等基本因素对净化效果的影响,选取最佳工艺条件。
[Abstract]:Tobacco produces thousands of harmful substances, such as carbon monoxide, nitrogen dioxide and other nitrogen oxides, benzene and its congeners, formaldehyd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s and types of indoor air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possible harm to human body caused by indoor tobacco smoke are described. The purification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produced by indoor tobacco smok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t present, there are mainly adsorption methods, photocatalytic methods,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s, low-temperature plasma methods and so on. The bottleneck of the future composit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to reduce the cost. In this experiment, low temperature plasma was used as a new type of air purifier to trea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indoor cigarette smoking. The mechanism of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indoor air by low temperature plasma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The volatilities in the gases released by the pipeline DBD low temperature plasma smoke purifier after cigarette burning in a specific space are detected.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produced directly by cigarette combustion without passing through the smoke purifier is compared and the removal rate is obtained. The voltage, gas flow rate, electrode diameter, and different fillers (ceramsite) are added. The influence of basic factor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on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and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1;TU83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忠清;沈庆海;;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化学的新领域[J];自然杂志;1978年06期

2 裴晋昌;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1981年10期

3 裴晋昌;;低温等离子体对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改性[J];化学通报;1982年10期

4 陆全康;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J];自然杂志;1983年04期

5 刘万楹;;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1983年05期

6 洪明苑;低温等离子体中材料表面性能的改变[J];物理;1984年01期

7 颜竹芳;低温等离子体加热技术国内外应用与发展概况[J];电炉;1988年04期

8 吴知非;陈英方;龚俊;;低温等离子体在纺织上的应用[J];自然杂志;1988年09期

9 盖轲,高锦章,胡中爱,王晓艳,刘永军,陆泉芳;低温等离子体在废水降解中的应用[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2年01期

10 刘跃旭;王少波;原培胜;赵瀛;;催化型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净化废气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鹏;张黄伟;陈正;;低温等离子体助燃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苏鹏;王立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东辉;白书培;董同欣;宋华;史喜成;;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降解苯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慧;李海蓉;;常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射频流灭杀大肠杆菌的机理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5 Akira Mizuno;;低温等离子体在烟气净化中的工业应用(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雪梅;袁欣;孟凡英;段忆翔;;新型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刷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7 王保健;夏连胜;赵君科;陈海燕;毛本将;王亚;;低温等离子体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8 方竞;张珏;;低温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9 杨弼杰;周宁;孙泉华;;低温等离子体流动的非平衡模型及其在自由弧燃烧中的数值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张灿;刘文君;张明露;;低温等离子体对水中细菌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洛祁;低温等离子体手术刀技高一筹妙手回春[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郑焕斌;美国发明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法[N];科技日报;2003年

3 ;美国发明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法[N];今日信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俭;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机理与活性水杀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李一倬;低温等离子体耦合催化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卉;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催化剂的烟气脱硝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傅鑫;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杰;吸附催化协同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D];浙江大学;2011年

7 管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芹芹;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大鼠牙髓组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朱海瀛;催化剂成分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吸附态甲苯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志彬;新型低温等离子体治疗仪的研究与开发[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晓晶;交流驱动低温等离子体点火起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SCR的烟气脱硝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业红;直流电晕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赵炎鑫;低温等离子体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曹晓晓;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脱除烟气NO_x及VOCs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周裔R,

本文编号:1446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46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