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基和浮床培养方式种植水芹对人工湿地冬季水质净化能力的对比
本文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芹 种植方式 根系活力 营养物去除 水质净化 沙基法 浮床法 出处:《湖泊科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人工湿地冬季净化能力不足以及不同湿地植物种植方式可能影响其净化效果的湿地构建问题,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沙基法和浮床法种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对冬季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水体效果的影响.在整个冬季,4个实验周期中,处理期间总磷(TP)和总氮(TN)去除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对照组(CK)、沙基种植组和浮床种植组4个周期对TP的去除率平均值为20.17%±19.23%、59.60%±7.54%和45.44%±29.22%;对TN的去除率平均值依次为:29.83%±19.65%、64.89%±23.01%和60.50%±25.86%.与CK组相比,冬季种植水芹可显著提高湿地对TP和TN的去除率;与浮床种植方式相比,沙基种植方式的TP和TN去除率略有提高.而对于COD的去除率,沙基种植组周期间波动较大(-27.5%~52.92%),浮床种植组组周期间更为平稳(10.83%~40.42%),浮床种植组在全部4个周期的平均去除率(23.13%±14.41%)略高于沙基种植组(19.38%±35.38%).2种种植方式下,水芹均可安全适应冬季温带气候;与沙基种植法相比,浮床种植方式更有利于植物总生物量的增加,特别是根系生物量的增加;相对于浮床种植,传统的沙基种植法能使水芹根系在温带冬季大部分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活力和泌氧能力.因此,考虑到建设成本,在浅水区域可优选传统的沙基(或底泥)种植方式;在深水区域,使用浮床种植的方式,也能保证耐寒水生植物安全度过冬季和保持较高的净化能力.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ack of 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artificial wetland in winter and the wetland construction problem 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different planting methods of wetland plants, a pil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he effects of cultivation of Oenanthe javanica Bl.DC.on the purification of eutrophic water body by artificial wetland in winter were studied. In the four experimental cycles, the removal rates of TP and TN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control group (CK).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P was 20.17% 卤19.23and 59.60% 卤7.54% and 45.44% 卤29.22 respectively in the shaki implantation group and floating bed implantation group.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N was:: 29.83% 卤19.65% 卤64.89% 卤23.01% and 60.50% 卤25.8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K group. The removal rate of TP and T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planting water celery in winter. Compared with floating bed planting, the removal rate of TP and TN was slightly higher in sand base planting than in floating bed planting. However,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in sand base planting group fluctuated greatly during the week between-27. 5% and 52. 92%). The floating bed group was more stable during the week (10.83%, 40.42%).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floating bed planting group was 23.13% 卤14.41% in all four cycles, whi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and base planting group (19.38% 卤35.38%). Water celery can adapt to winter temperate climate safely; The floating bed planting method was more favorable to increase the total biomass of plant, especially the biomass of root system. Compared with floating bed planting, the traditional sand base planting method can make the root system keep high vitality and oxygen secretion ability in temperate winter. Therefor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is considered. In shallow water area, the traditional sand base (or sediment) planting method can be selected; In the deep water area, using floating bed planting method can also ensure the cold tolerant aquatic plants to survive the winter safely and maintain high purification a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洪泽县清盈尾水湿地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204-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4380019)联合资助
【分类号】:X173;X52
【正文快照】: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7204-0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4380019)联合资助.2016-12-24收稿;2017-02-15收修改稿.左杰(1989~),女,硕士研究生;E-mail:zuojie_cyan@126.com.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剑锋;罗固源;许晓毅;曹佳;舒为群;;低温下生态浮床净化重污染河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21期
2 王丽霞;;人工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与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3 曹勇;孙从军;;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4 宋业林;;阳浮床再生中省去“正洗”的探讨[J];水处理技术;1987年04期
5 罗固源;郑剑锋;许晓毅;曹佳;舒为群;;4种浮床栽培植物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能力的比较[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孙远奎;李梅;王姗姗;;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及其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9年10期
7 葛铜岗;罗固源;许晓毅;张彦海;曹佳;舒为群;;串联式菖蒲浮床去除污染河水氮磷的试验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1期
8 罗固源;卜发平;许晓毅;曹佳;舒为群;;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9 宋伟;周庆;王彦玲;李国锋;韩士群;;几种植物净化能力的比较及浮床应用效果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10 孙从军;高阳俊;曹勇;吴建强;陈小华;;淀山湖河口生态浮床试验工程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阳俊;曹勇;陈小华;孙从军;;浮床技术在淀山湖千墩浦前置库区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潘晓颖;葛继稳;;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何国富;刘伟;陈超;;世博园白莲泾生态浮床的构建及生态效应[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4 孟令超;刘国兴;李浩宇;李兴德;;生态植物减污浮床在水环境修复中的进展[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5 高阳俊;曹勇;孙从军;;南湾湖生态浮床工程设计方案探讨[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宋祥甫;邹国燕;陈荷生;;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有效性及其应用[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7 陈小华;孙从军;曹勇;高阳俊;;生态浮床技术用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向坤;郑荣进;陈重军;张蕊;朱松明;;经济植物浮床-自然生态沟处理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志英;黄凌风;姜丹;郑新庆;谢天宏;林玉美;洪清波;;浮床种植海马齿对富营养化海水氮、磷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张秀华;浮床植物“治污”显身手[N];上海科技报;2005年
2 吴佩佩;生物浮床治理池塘水体富营养化[N];中国渔业报;2013年
3 实习生 李哲;用陆生植物“吸”河内污物[N];文汇报;2006年
4 ;科技人员用水面无土栽培技术 成功修复被污染河道[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林金康邋通讯员 陈若霞;改变河水发黑发臭现象[N];宁波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禾;吃进去的是蓝藻 吐出来的是清水[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鹏;菌—藻—浮床复合系统水质净化效果及机理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艳蔷;植物浮床改善城市污染水体水质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辛在军;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郑立国;组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5 郑剑锋;临江河回水区富营养化预测及生态浮床治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卜发平;临江河回水河段富营养化特性、机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胡绵好;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龙;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生物膜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谭剑聪;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聂玉华;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范庭兴;3种匍匐茎克隆植物扦插繁殖及其在网式浮床中对富营养化水体脱氮除磷效率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石焱;水雍菜浮床养殖模式下黄颡鱼肠道及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吴利娟;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r~(6+)的去除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方晨;滇池污染控制的植物空间构建技术[D];复旦大学;2014年
8 邹祥旭;冬季浮床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净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唐漪;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的生态浮床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10 罗鹏程;丛枝菌根(AM)真菌对生态浮床功能影响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54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5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