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碳排放演变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驱动 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 市场化水平 出处:《西部论坛》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忽视教育事业、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等软环境建设,导致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对增加。因此,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应当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才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Abstract]: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western region accelerated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improved, bu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id not show the sam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r improvement. The panel data of 30 sample provinces from 1995 to 2011 were used. By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promotes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makes the western region's carbon emissions (especially per capita carbon emissions) growing faster than those of other reg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factors and conditions related to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estern region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level, etc.). Under the existing resource endowm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focused on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resources, energy development, and neglect of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environment, such 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led to a relative increase in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s well as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in the planning for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the futu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ft environment. Only 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marketization can we realiz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hile developing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YJCZH139)
【分类号】: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先锋;杨栋旭;孙红燕;李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转型升级效果评价——采用合成控制法对技术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考察[J];西部论坛;2016年03期
2 彭曦;陈仲常;;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03期
3 邓健;王新宇;;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以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5年10期
4 刘瑞明;赵仁杰;;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6期
5 夏飞;曹鑫;赵锋;;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09期
6 邵传林;;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7 方爱平;李虹;;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以西部大开发12个省、市、自治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5期
8 毛其淋;;西部大开发有助于缩小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吗——基于双倍差分法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9 李国平;彭思奇;曾先峰;杨洋;;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评价——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10 淦未宇;徐细雄;易娟;;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的阶段性评价与改进对策[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劲光;梅骏伦;;黄石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郑佳佳;;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碳排放演变的影响[J];西部论坛;2017年04期
3 周游;曹兰玉;;“营改增”促进湖南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知识经济;2017年11期
4 张瑞霞;姜冬梅;;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生态移民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年05期
5 孟庆国;刘翔宇;;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工具运用机制对政府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5期
6 苏明政;徐佳信;张满林;;东北振兴政策效果评估[J];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7 吴辉航;刘小兵;季永宝;;减税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基于西部大开发准自然实验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7年04期
8 闫磊;;伺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资源诅咒之惑与空间价值一解[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9 尹传斌;朱方明;邓玲;;西部大开发十五年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10 孙久文;李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与新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飞;曹鑫;赵锋;;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09期
2 原毅军;谢荣辉;;污染减排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效应存在吗?[J];经济评论;2014年05期
3 邵传林;;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4 刘建国;;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7期
5 王艳芳;张俊;;奥运会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2期
6 周端明;朱芸羲;王春婷;;西部大开发、区域趋同与经济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7 魏后凯;赵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评估及政策建议[J];开发研究;2014年01期
8 刘艳;;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9 徐现祥;梁剑雄;;经济增长目标的策略性调整[J];经济研究;2014年01期
10 王强;樊杰;伍世代;;1990-2009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时空分异特征与成因[J];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2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3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4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5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6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7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8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9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10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4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5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6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8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9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10 记者 王秀兰 实习记者 刘鹏程;美国将控制电厂碳排放[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陈亚楠;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梅天华;基于求偿权的电力碳排放权公平分配及收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王乃春;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徐杰;低碳城市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控与优化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田雷;吉林省能源碳排放驱动因素与新常态背景下碳排放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8 战文娟;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9 段康;基于重置成本法的碳排放权价值评估[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10 王婵娟;中国碳减排财税政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97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9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