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3S”技术的成都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7 19:38

  本文关键词:基于“3S”技术的成都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2年

基于“3S”技术的成都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初步研究

邬莉莎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被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越发尖锐,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重大威胁。为了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因此定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调查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既能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也能为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目前各国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国际上对生态环境评价尚未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是评价方法的重点,但现在的评价方法的权重大多都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本文利用“3S”技术与环境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建立解译标志,通过对成都市2010年的遥感图像的处理,得到成都市主城区土地类型现状,建立研究区生态环境地理数据库。并在掌握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其他基本情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参照2006年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根据指标指数值利用层级分析法对成都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驱动力分析,并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本文取得了以下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认识: (1)利用“3S”技术与环境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针对研究区地形地貌,建立解译标志,建立研究区生态环境地理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内容进行分析,为研究区提供数据和资料。 (2)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确定评价指数权重,对成都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得出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得分为44.63,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属于“一般”水平。 (3)根据评价结果,从几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驱动力分析,综合驱动力因子得出研究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83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家柱,赵锐,戴锦芳;遥感与GIS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2 叶庆华,杨勤业,赵善伦;我国环境生态形势研究的一种方法[J];地理研究;2000年04期

3 杨武年,丁纯勤,王大可,刘登中,陶清玉;TM正射遥感影像地图在四川南江地区区调研究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1998年02期

4 杨武年;李天华;廖崇高;刘汉湖;谢春庆;简季;曾涛;戴晓爱;夏涛;万里红;;高原机场建设工程“3S”技术综合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5 徐燕,周华荣;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2003年02期

6 朱启贵;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论[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杨士弘,郭恒亮;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张荣辉;武云霞;;土壤退化状况与土壤污染现状调查之必要性[J];江西能源;2007年04期

9 王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10 郝丽萍;方之芳;李子良;刘泽全;何金海;;成都市近50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J];气象科学;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锐;水电工程生态效应评价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胡维军;陈建美;赵明;董玉群;张风昌;;崂山区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安全质量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5 陈建美;蔡葵;赵明;王文娇;;青岛蔬菜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6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徐国华,马众模,黄世祥,雷能忠;基于GIS的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安徽地质;2001年04期

8 肖华山;数量化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9 梁明;祝杰;;GIS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李倞;徐析;;生态景观设计要素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为民;李龙澍;;基于GIT的信息融合在农业信息中的应用[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谢守红;;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探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程柯;许韶立;朱玉芳;李若凝;;论我国旅游地超载的环境风险与防范——以嵩山风景名胜区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李阿瑾;;基于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工业遗产保护[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郑欣;程久苗;;基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芜湖市碳排放效应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建明;杜姗姗;;北京市综合性观光农业园效益影响机理及调控策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江东;付晶莹;黄耀欢;庄大方;;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赵美风;席建超;葛全胜;;基于物元模型的生态旅游区旅游季节水质时空变化评价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启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童滋雨;城市绿地配置的量化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宋晓梅;常规公交网络运行可靠性多层次评价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欣;应急案例知识库系统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欣;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艾蕾;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杨慧君;循环水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崔瑔;区域开发累积影响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段联;北京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武炜;煤矿井下火灾事故人员逃生可视化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梁鹏帅;基于OpenGL的三维可视地理信息系统初步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新良,刘纪远,庄大方,张树文;中国林地资源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赵文吉,张松梅,晋佩东;GIS技术在区域填图中实施方法与数字地图[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廖崇高,杨武年,濮国梁,徐凌,秦岩宾;不同融合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张一丁,李谷雨,彭卉;塔林西水电站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徐福留,周家贵,李本纲,曹军,陶澍;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2期

7 刘峰,李义天;新的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7年01期

8 陈丽晖,李勤;漫湾库区生产恢复障碍及其原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9 姜翠玲,严以新;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10 倪绍祥,杨国良,蒋建军,查勇;自然景观遥感解译基础上的华中自然区划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瑞佟;;黄河上游兴建梯级水电站带来的水环境变化[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友贞;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永彪;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2 聂磊;区域生态安全的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生;浅议城市水保生态环境建设试点有关问题[J];陕西水利;2000年05期

2 徐叔鹰;西北大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晓春,李杰,张相敏;植树造林,改善我区生态环境[J];天中学刊;2000年02期

4 蔡平;陕西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初探[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5 尚绪成,薛铁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0年02期

6 ;开创怀柔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J];中国投资;2000年09期

7 综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标[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1期

8 马忠臣 ,李克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河南林业;2000年02期

9 赵学富 ,卫发兴 ,刘辉;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2000年03期

10 翁友恒;;福建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中 杨富伟 唐宪;[N];金融时报;2005年

2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N];科技日报;2002年

3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友;[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N];农民日报;2001年

6 张宝文;[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N];四川日报;2000年

8 ;[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丹增;[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宗凯;绵竹沿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肖雁;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欣欣;保定城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建宁;我国西部12省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娜;长春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艳丽;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剑;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3S”技术的成都市主城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5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