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利用镭环境同位素评估胶州湾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携带营养物质输入

发布时间:2018-03-14 00:24

  本文选题:海底地下水排泄 切入点:镭同位素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海底地下水排泄量(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指通过陆架边缘所有由海底进入海水中的水流,不考虑流体组分和驱动力如何。海水渗入到海岸含水层以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原来海水中的某些化学组分,因此SGD对海岸带生态环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胶州湾作为青岛的母亲湾,是一个湾口很窄的半封闭形海湾,与外海海水的交换能力比较弱。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湾环境日益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的恶化。因此,研究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携带的营养盐对于胶州湾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镭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评估了胶州湾的水体刷新时间以及SGD,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盐平衡模型评估了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submarine fresh groundwater discharge,SFGD),进一步研究了胶州湾的水体混合过程。同时我们结合水体表观年龄模型和纳潮量法对用镭同位素法估计的胶州湾海水的水体刷新时间进行了验证,用区域水均衡法对胶州湾的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进行了验证。根据上述物理模型,估计得到胶州湾夏季(2015年7月)和冬季(2016年1月)的水体的刷新时间分别为6.06~13.32天、9.32~23.08天,SGD分别为1.16×10~7 m3/d~1.81×10~7 m3/d,0.72×10~7 m3/d~1.11×10~7 m3/d,SFGD分别为0.76×106 m3/d~5.69×106m3/d,1.34×106 m3/d~2.84×106 m3/d。夏季和冬季SFGD占SGD的百分比分别为6.53%~31.40%,18.46%~25.63%。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了胶州湾在两个季节的营养盐入海通量。胶州湾夏季近岸地下水的无机氮(DIN)浓度为714.47μmol/L,溶解无机磷(DIP)浓度为0.31μmol/L,氮磷比为2304;冬季DIN浓度为69.40μmol/L,DIP浓度为0.66μmol/L,氮磷比为105。则胶州湾夏季DIN的入海通量为1.04×10~7 mol/d,DIP的入海通量为4.49×10~3 mol/d,冬季DIN的入海通量为6.21×105 mol/d,DIP入海的通量为5.91×10~3 mol/d。
[Abstract]:Submarine groundwater charge (SGD) refers to all currents entering seawater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helf through the edge of the shelf, regardles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fluid. A series of biochemical reactions occur when seawater seeps into a coastal aquifer. In order to change some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 original seawater, SGD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astal zone. As the mother's bay of Qingdao, Jiaozhou Bay is a narrow semi-enclosed b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of the Gulf is increasingly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in Jiaozhou Bay and its nutrients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Jiaozhou Bay. In this study, the water refresh time and SGD of Jiaozhou Bay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radium isotope mass balance model. Combined with water and salt balance model, the submarine fresh groundwater discharges SFGDN were evaluated in Jiaozhou Bay, and the mixing process of water body in Jiaozhou Bay was further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radium isotopes were applied to Jiaozhou Ba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pparent age model of water body and the method of tidal absorption. The water refresh time of Jiaozhou Bay sea water was verified by the method. The regional water balance method is used to verify the discharge of underground fresh water from the bottom of Jiaozhou Bay. The estimated refreshment times for summer (July 2015) and winter (January 2016) in Jiaozhou Bay were 6.06 ~ 13.32 days and 1.16 脳 10 ~ 7 m ~ (3 / 3) / d ~ (1.81) 脳 10 ~ (7) m ~ (3 /) d ~ (-1) d ~ (-1) 7 脳 10 ~ (7) mm ~ (3) / d ~ (-1), respectively, respectively. The mean values of SFGD in SGD in summer and winter were 0.76 脳 10 ~ (6) m ~ (3 / 3) and 5.69 脳 10 ~ (6) m ~ (-3) d ~ (-1) 2.84 脳 10 ~ (-6) m ~ (3d) d,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s of SFGD in SGD in summer and winter were 6.5331.40 ~ 18.46m ~ (3) g / 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nutrient flux of Jiaozhou Bay in two seasons was also analyz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tin,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714.47 渭 mol / L, 0.31 渭 mol / L, 2304, and 69.40 渭 mol / L, 0.66 渭 mol / L, 0.66 渭 mol / L, respectively, in the summer of Jiaozhou Bay, 69.40 渭 mol / L and 0.66 渭 mol / L,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io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0.31 渭 mol / L, 69.40 渭 mol / L and 0.66 渭 mol / L, respectively. In the summer of Jiaozhou Bay, the flux of DIN is 1.04 脳 10 ~ (7) mol / d ~ (-1) and that of DIN in winter is 6.21 脳 10 ~ (5) mol / d ~ (3) mol 路d ~ (-1) ~ (-1) ~ (-1) 脳 10 ~ (-3) mol 路d ~ (-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45;P7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宏堪;胶州湾东部沿岸低营养盐维持高生产力的机制探讨[J];海洋科学;2000年08期

2 张哲;王江涛;;胶州湾营养盐研究概述[J];海洋科学;2009年11期

3 杨瑾;;浅议胶州湾的污染现状与环湾保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9期

4 沈启东;;介绍胶州湾几种海产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固定方法[J];生物学通报;1954年06期

5 董金海,王广洁,丁正凰,宋光泽;在我国胶州湾内 首获成体抹香鲸[J];海洋科学;1977年01期

6 郑全安,孙元福,吴永森,于衍桂;胶州湾污染状况的航空遥感监测结果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4期

7 张洪芹;;胶州湾砷的存在及分布[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3期

8 水化学研究组;;胶州湾海水中氮的地球化学(续)[J];海洋湖沼通报;1982年04期

9 王文海;王润玉;张书欣;;胶州湾的泥沙来源及其自然沉积速率[J];海岸工程;1982年01期

10 李善为;王永吉;张耆年;徐孝诗;;胶州湾的地貌发育[J];海洋通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高振会;孙培艳;秦洁;郭军辉;;胶州湾西南水域重金属砷的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马彩华;游奎;彭斌;许志华;李康;赵焕利;袁伟;;胶州湾产业格局变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杨东方;石强;张爱君;白红妍;陈晨;;胶州湾水域的石油分布[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4 林晓红;王伟;林森;;水环境容量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以胶州湾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5 沈志良;;胶州湾营养盐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组成的影响[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周玉娟;杨桂朋;丁海兵;刘春颖;;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胶州湾海水酸化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东方;朱四喜;王凤友;杨秀琴;吴云杰;;汞对胶州湾水域的影响——水域迁移过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陈聚法;陈碧鹃;李秋芬;过锋;崔毅;马绍赛;;胶州湾北部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动态变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广俊;;保护胶州湾生态环境[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的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洪滨 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胶州湾发展需要新思维[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梁学勇 周兆顺;胶州湾工业聚集区 满目新景入画来[N];青岛日报;2006年

3 沈俊霖;胶州湾隧道建设驶入快车道[N];青岛日报;2007年

4 李攻;青岛要把胶州湾变城区“内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霍峰;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市区段)拓宽改造[N];青岛日报;2008年

6 记者 代桂云;让胶州湾承担起百年发展重任[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崔峰 商晨 王晓昆 孙倩;蛟龙跃上胶州湾[N];人民日报;2011年

8 记者 马之恒;胶州湾跨海大桥如何建成的[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驻鲁记者 柏彦雯 通讯员 贾国富;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通过验收[N];中国水运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周建亮;胶州湾大桥免费通行[N];青岛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经昊;胶州湾演变对人类活动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哲;胶州湾水体交换与营养盐收支过程数值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赵淑江;胶州湾生态系统主要生态因子的长期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4 邹涛;夏季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李颖虹;胶州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6 张学庆;近岸海域环境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在胶州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孙磊;胶州湾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燕;新型溴代阻燃剂在胶州湾湿地污染状况及迁移转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2 董成仁;胶州湾滨海湿地CO_2通量及源/汇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赵慧敏;春季胶州湾海水甲烷氧化速率时空变化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董文华;镭同位素对胶州湾水体混合及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示踪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王雪;胶州湾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汪雅露;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解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7 李婷婷;黄海胶州湾多介质重金属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D];西南大学;2016年

8 冯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胶州湾海岸带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9 张凯;胶州湾军事职能演变研究(1891-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威;胶州湾前湾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水域泥沙分布及污染物输运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08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08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